物源条件对震后泥石流发展影响的初步分析

被引:20
作者
胡凯衡 [1 ,2 ]
崔鹏 [1 ,2 ]
游勇 [1 ,2 ]
陈晓清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泥石流; 地震; 物源条件; 泥石流活跃性;
D O I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11.01.001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强震过后一定时期内,泥石流的活跃性增强,即数量增多、规模增大、频率增加。而随着松散物质储量的减少,泥石流的活跃性会随之衰减。为了具体考察物源条件对震后泥石流活动的影响,使用震后泥石流逐年平均输沙量作为刻画泥石流活跃性的指标,在云南蒋家沟和西藏古乡沟泥石流数据的基础上,定量地分析了震后泥石流活跃性的变化过程。分析表明存在降雨控制型和物源控制型两种泥石流流域。前者的泥石流在震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衰减,其发生主要取决于降雨条件。后者最大规模的泥石流发生于地震过后的短时间内,尔后泥石流活动随时间显著减弱。泥石流规模和频率的关系与暴雨不一致。当物源控制型流域的无量纲化活跃性指标值降为0.12左右时,可以认为泥石流进入了稳定或者衰弱期,不会再有大规模的泥石流事件发生。数据拟合结果表明,整个泥石流活跃性的衰减过程可以用幂函数来描述。其衰减指数与剩余物质储量和总物质储量之比存在密切的关系。这为定量预测震后泥石流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2008年汶川地震重灾区的泥石流 [J].
谢洪 ;
钟敦伦 ;
矫震 ;
张金山 .
山地学报, 2009, (04) :501-509
[2]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J].
黄润秋 ;
李为乐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8, 27 (12) :2585-2592
[3]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及其减灾对策 [J].
崔鹏 ;
韦方强 ;
陈晓清 ;
何思明 ;
游勇 ;
党超 ;
李占鲁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 (04) :317-323
[4]   5·12汶川地震诱发的山地灾害及减灾措施 [J].
崔鹏 ;
韦方强 ;
何思明 ;
游勇 ;
陈晓清 ;
李战鲁 ;
党超 ;
杨成林 .
山地学报, 2008, (03) :280-282
[5]   暴雨泥石流输沙年际变率的旋回性研究──以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为例 [J].
王裕宜 ;
李昌志 ;
洪勇 .
自然灾害学报, 2000, (04) :99-104
[6]   试论地震在泥石流形成中的作用 [J].
马东涛 ;
石玉成 .
西北地震学报, 1996, (04) :39-43
[7]   Rainfall-triggered debris flows following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J].
Tang, C. ;
Zhu, J. ;
Li, W. L. ;
Liang, J. T. .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09, 68 (02) :187-194
[8]  
Impacts of the Chi-Chi earthquake on subsequent rainfall-induced landslides in central Taiwan[J] . Ching-Weei Lin,Shou-Heng Liu,Sen-Yuan Lee,Cheng-Chien Liu.Engineering Geology . 2006 (2)
[9]   The role of debris supply conditions in predicting debris flow activity [J].
Bovis, MJ ;
Jakob, M .
EARTH SURFACE PROCESSES AND LANDFORMS, 1999, 24 (11) :1039-1054
[10]  
Impact of Ch-i Chiearthquake on the occurrence of landslides and debris flows:example from the Chenyulan River watershed,Nantou,Ta-iwan. Lin C W,Shieh C L,Yuan B D,et al. Engineering Geology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