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效性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322
作者
潘剑玲 [1 ]
代万安 [2 ]
尚占环 [1 ]
郭瑞英 [3 ]
机构
[1]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2]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3]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干旱农业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有机质; 氮素有效性; 碳氮比; 土壤质量; 可持续农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41.4 [堆肥、沤肥];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0903 ; 090301 ;
摘要
秸秆还田作为全球有机农业的重要环节,对维持农田肥力,减少化肥使用,提高陆地土壤碳汇能力具有积极作用。秸秆还田主要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提高氮肥利用率来改善农田生产环境,获得高农业生产能力。有效的秸秆还田能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丰富的碳源,刺激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同时矿化的秸秆组分能促进土壤氮循环和矿化,提高氮素有效性。秸秆还田能够促使集约化高氮输入的农田生态系统维持正常的碳氮比例,减少氮素淋洗损失,改善土壤结构板结和连作障碍等现象。目前我国农田秸秆还田率不足50%,与欧美国家高达90%多的秸秆还田率相比,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加强我国秸秆还田率能够逐渐改变我国耕地土壤存在的有机质含量和品质下降、氮素损失严重等现象。目前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秸秆还田对有机质及氮素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并结合长期监测试验,以及多种秸秆还田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发展适合当地秸秆还田模式,促进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26 / 53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8 条
[61]   土壤有机质的环境效应 [J].
李文芳 ;
杨世俊 ;
文赤夫 ;
田春莲 .
环境科学动态, 2004, (04) :31-33
[62]   玉米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研究综述 [J].
朱玉芹 ;
岳玉兰 ;
不详 .
玉米科学 , 2004, (03) :106-108
[63]   土壤有机质概念和分组技术研究进展 [J].
武天云 ;
Jeff J.Schoenau ;
李凤民 ;
钱佩源 ;
张树清 ;
Sukhadev S.Malhi ;
王方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4) :717-722
[64]   土壤氮素转化研究进展 [J].
张金波 ;
宋长春 .
吉林农业科学, 2004, (01) :38-43+46
[65]   关于氮肥利用率的思考 [J].
巨晓棠 ;
张福锁 .
生态环境, 2003, (02) :192-197
[66]   秸秆生物有机肥的施用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J].
张亚丽 ;
张娟 ;
沈其荣 ;
王金川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2) :1575-1578
[67]   土壤呼吸作用和全球碳循环 [J].
李玉宁 ;
王关玉 ;
李伟 .
地学前缘, 2002, (02) :351-357
[68]   农田土壤硝酸盐积累与淋失研究进展 [J].
张庆忠 ;
陈欣 ;
沈善敏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2) :233-238
[69]   无机氮对土壤中有机碳矿化影响的探讨 [J].
朱培立 ;
王志明 ;
黄东迈 ;
余晓鹤 ;
严少华 .
土壤学报, 2001, (04) :457-463
[70]   有机质对果园土壤质量影响的研究 [J].
马顺利 ;
刘建勇 ;
张春景 ;
柳玉利 .
山东化工, 2001, (05)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