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地区中古生界海相天然气基础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2
作者
许国明 [1 ,2 ]
林良彪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2] 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贵阳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槽-台过渡带; 槽盆; 台盆; 烃源岩; 油气系统; 构造样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川西海相区域在中古生代位于上扬子地台西缘台-槽过渡带,经历了基底形成阶段、地台及其周缘盆地形成演化阶段、前陆盆地形成演化盆山耦合三大演化阶段。"槽盆"或"台盆"形成演化控制烃源坳陷形成及演化,孕育多套烃源岩。印支晚期构造运动是川西构造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转折,改变了晚三叠世以前扬子西缘川西克拉通及其周缘盆地演化的构造格局,调整了印支晚期前的川西海相油气系统。燕山-喜马拉雅多期次构造运动龙门造山带的强烈抬升挤压,使该区海相油气系统遭到破坏,部分可能被调整改造,在新的成藏背景下调整成藏;龙门山推覆带下存在的中古生界"原地体",保存条件好,其中有可能形成大中型的天然气藏。川西海相中古生界天然气基础地质条件优越,是有利的天然气勘探远景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中部前陆盆地盆山耦合关系分析 [J].
李斌 ;
宋岩 ;
孟自芳 ;
夏斌 ;
李相博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1 (01) :23-28+183
[2]   川西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分带性变形特征 [J].
金文正 ;
汤良杰 ;
杨克明 ;
万桂梅 ;
吕志洲 ;
余一欣 .
地质学报, 2007, (08) :1072-1080
[3]   龙门山系山前带北段超晚期断褶构造与油气远景 [J].
胡受权 ;
郭文平 ;
童崇光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2001, (02) :5-8+39
[4]   活动论构造历史观 [J].
朱夏 .
石油实验地质 , 1991, (03) :201-209
[5]  
中国南方早中三叠世岩相古地理[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冯增昭等著, 1997
[6]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郭正吾等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