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和大针茅地下器官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19
作者:
张光辉
[1
]
李增嘉
[2
]
潘庆民
[1
]
宁堂原
[2
]
杨景成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2]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3] 北京自然博物馆
来源:
关键词:
贮藏营养;
高效液相色谱;
淀粉;
甘露醇;
果聚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 [饲料作物、牧草];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多年生牧草在地下器官中贮藏的碳水化合物是春季萌发生长和刈牧后再生的物质基础。羊草和大针茅是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性分布的优势种。为了研究草原植物碳水化合物贮藏特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羊草和大针茅的贮藏性碳水化合物的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羊草和大针茅地下器官的贮藏性碳水化合物的组分主要包括果聚糖、蔗糖、葡萄糖、果糖、甘露醇和淀粉。其中甘露醇、淀粉和果聚糖在2种牧草地下器官中的含量均居前3位。羊草地下器官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显著高于大针茅,其果聚糖和淀粉含量分别是大针茅的3.2和3.6倍。5月20日-10月15日,羊草和大针茅地下器官中的碳水化合物总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淀粉含量、甘露醇含量和果聚糖含量均表现出“降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的特征。不同碳水化合物组分冬前积累和春季降解的起止时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49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