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亚洲象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50
作者
张立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亚洲象; 种群现状; 保护对策; 遗传多样性; 生态廊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63 [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狩猎限制];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摘要
综述了中国亚洲象的分布、种群大小、行为和系统地理学研究现状。野生亚洲象目前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省南部3个地区,种群大小在200~250头之间。面临着栖息地高度破碎化、较为猖獗的盗猎活动和日益严重的农业开发干扰等问题。种群遗传学研究进一步表明,我国中国亚洲象分为两大地理单元,西双版纳地理单元及南滚河地理单元。西双版纳地理单元内4个地理种群间遗传变异很低,南滚河种群与其他4个地理种群具有显著性差异和明显的遗传分化。与国外其他种群相比,中国亚洲象种群遗传多样性极端缺乏。建议野生动物管理部门将分布于西双版纳地区与南滚河地区的亚洲象种群分别对待,以保证两分枝内亚洲象种群遗传的稳定性和独特性。另外,在西双版纳地区将几个孤立的地理种群通过建立亚洲象可利用的生态走廊带是十分必要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64 +6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The living elephants:evolutionary ecology,behavior,and conservation. Sukumar,R. . 2003
  • [2] 亚洲象野外及圈养条件下食物成分分析
    王丽红
    张立
    贺倩
    张金国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2) : 184 - 188
  • [3] 西双版纳野生亚洲象的觅食行为
    国艳莉
    张立
    董永华
    [J]. 兽类学报, 2006, (01) : 54 - 58
  • [4] 云南西双版纳尚勇保护区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
    冯利民
    张立
    [J]. 兽类学报, 2005, (03) : 229 - 236
  • [5] 云南思茅亚洲象对栖息地的选择与利用
    张立
    王宁
    王宇宁
    马利超
    [J]. 兽类学报, 2003, (03) : 185 - 192
  • [6] 非损伤性取样法在保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李明
    魏辅文
    饶刚
    方盛国
    冯祚建
    [J]. 动物学报, 2001, (03) : 338 - 342
  • [7] 野象在中国的历史性消退及与人口压力关系的初步研究
    孙刚
    许青
    金昆
    王振堂
    郎宇
    [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998, (04) : 48 - 51
  • [8] 亚洲象生境评价
    李芝喜
    李红旮
    陆锋
    [J]. 环境遥感, 1996, (02) : 108 - 115+163
  • [9] An initial study on habitat conservation of Asian elephant(Elephas maximus),with a focus on human elephant conflict in Simao,China. Zhang,L.,N Wang.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 2003
  • [10] Mitochondrial DNA variation,phylogeograph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the Asian elephant. Fernando P,Pfrender M.E,Encalada,S.E.et al. Heredity .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