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法学教育的公共精神向度

被引:18
作者
冯果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新时代; 人文精神; 工具理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4 []; G642 [教学理论、教学法];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培养什么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法学教育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近些年来,法学教育粗放式扩张带来法学教育工具理性的抬头和商业主义的蔓延,尤其是在工具理性的助推之下,产生了法律职业主义等同于法律技能训练的倾向。忽略公共精神培育,尤其是法律精神的煅造,已经成为法学教育的重大隐忧。法律职业并非简单的法律人谋生手段,它肩负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的重任,兼具技术性和公共性双重属性。我们必须改变单纯技术主义的改革路线,以打造健全的法律人格为内核,将法律人公共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法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8+82 +8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2]   职业主义法学教育与“2+2+2”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J].
朱新力 ;
胡铭 .
中国大学教学, 2014, (05) :25-29
[3]   中国法学教育演变的基本特征 [J].
蒋梅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2, 11 (05) :96-98
[5]   “公共精神”: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 [J].
袁祖社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1) :108-114
[6]   法律职业主义 [J].
李学尧 .
法学研究, 2005, (06) :3-19
[7]   论美国的教育理念 [J].
张国骥 .
求索, 2005, (03) :103-105
[8]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M].中山大学法学院; 主编.法律出版社.2010,
[9]  
道德和法律理论的疑问.[M].[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著;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0]  
什么是教育.[M].(德)雅斯贝尔斯(Jaspers;K.)著;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