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人工智能应用、劳动报酬份额与失业率动态关系的实证分析
被引:11
作者:
马国旺
李焙尧
机构:
[1] 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来源: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失业率;
劳动报酬份额;
收入分配;
PVAR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主要通过替代效应和补偿效应两大机制对劳动力就业和收入分配产生影响,在人工智能发展的不同阶段,其主导作用机制存在差别。利用2006~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并进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探究人工智能应用、劳动就业和收入分配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就人工智能应用对失业率的影响而言,我国失业类型仍以自然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为主,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对于劳动力市场的挤出效应并不明显,反而缓解了就业压力,有效降低了失业率;就劳动报酬份额的变化而言,人工智能应用对于劳动报酬份额的抑制作用初步显现,且随着时期的推移,人工智能的冲击效果将会更加显著。与此同时,失业率和劳动报酬份额之间具有对称的负向关联,即失业率的攀升会抑制劳动报酬份额,反之亦然;但是二者对于人工智能应用程度均无显著作用,表明当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受劳动力市场反馈影响较小。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70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