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洛扎地区拆离断层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11
作者
鲁如魁
钟华明
童劲松
夏军
李运怀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系
[2]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3] 中国地质大学
[4]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陕西西安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5] 安徽合肥
[6] 北京安徽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拆离断层; 洛扎地区; 构造变形;
D O I
10.16539/j.ddgzyckx.2005.02.005
中图分类号
P542.31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西藏洛扎地区发育的拆离断层叠加在先期逆冲推覆构造之上,并被以脆性变形为特征的高角度北倾正断层改造,各阶段变形结构面交切关系清楚。拆离活动表现为韧性-韧脆性层间剪切,拆离体依次向北西(北北西)近水平左行滑断。与韧性拆离断层具有成生关系的淡色花岗岩产状特征及年代学研究表明,拆离断层变形时代为中新世中晚期。本文着重阐述拆离断层几何学及运动学特征,并根据地球物理场资料所反映的青藏高原深部结构特征讨论其成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89 / 19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青藏高原隆升机制新模式 [J].
李德威 .
地球科学, 2003, (06) :593-600
[2]   藏南洛扎地区过铝质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J].
童劲松 ;
钟华明 ;
夏军 ;
鲁如魁 ;
杨世学 .
地质通报, 2003, (05) :308-318
[3]   下地壳流变与造山带同挤压期地壳伸展的动力学关系 [J].
何建坤 ;
刘金朝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4) :483-496
[4]   青藏高原隆升及伸展变形中的重力位能 [J].
张健 ;
石耀霖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2) :226-232
[5]   青藏高原的隆升:青藏高原的岩石圈结构和构造地貌 [J].
崔军文 ;
李朋武 ;
李莉 .
地质论评, 2001, (02) :157-163
[6]   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与地球动力学模型研究进展 [J].
杨立强 ;
张中杰 ;
王光杰 ;
赵爱华 ;
陈东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1, (01) :70-81
[7]   喜马拉雅及南藏的地壳俯冲带——地震学证据 [J].
曾融生 ;
丁志峰 ;
吴庆举 ;
吴建平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6) :780-797
[8]   藏南海西期以来伸展运动及伸展作用 [J].
王根厚 ;
梁定益 ;
刘文灿 ;
董文彤 ;
王世洪 .
现代地质, 2000, (02) :133-139
[9]   大陆岩石圈流变学研究及其在伸展盆地动力学中的应用 [J].
史卜庆 ;
周瑶琪 ;
朱岳年 .
地球科学进展, 1999, (05) :446-451
[10]   喜玛拉雅平行于造山带伸展——是垮塌的标志还是挤压隆升过程的产物? [J].
张进江 ;
丁林 ;
钟大赉 ;
周勇 .
科学通报, 1999, (19) :2031-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