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被引:255
作者
李文厚 [1 ]
庞军刚 [2 ]
曹红霞 [3 ]
肖丽 [4 ]
王若谷 [1 ]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3]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4]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沉积体系; 岩相古地理; 鄂尔多斯; 延长组; 沉积盆地;
D O I
10.16152/j.cnki.xdxbzr.2009.03.011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查明鄂尔多斯晚三叠世延长期沉积体系、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规律。方法根据大量钻井、露头及岩芯资料,采用野外观察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果研究区在延长期发育的沉积体系有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及深湖浊积岩。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长10期内陆湖盆开始形成,东西两岸两大三角洲裙初步形成;长9期湖盆快速下沉,湖区迅速扩大,三角洲多为破坏性的;长8期三角洲进一步发育;长7期湖岸线大幅度向外推移,西部浊积岩发育,东部三角洲面积明显减小;长6期湖盆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深湖-半深湖面积大大减少,三角洲沉积体系极为发育;长4+5期继承了长6的沉积格局,三角洲建设进程减慢,三角洲大面积沼泽化;从长3期湖盆开始逐步淤浅、萎缩、消亡,河道逐渐发育;长2期分流河道发育;长1期由于差异沉降,在东部子长一带形成沉降中心,沉积了湖相浊积岩。结论在继续重视三角洲砂体的同时,也要加强深湖区浊积岩的勘探。
引用
收藏
页码:501 / 50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体系特征及演化 [J].
蔺宏斌 ;
侯明才 ;
陈洪德 ;
董桂玉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5 (06) :674-680
[2]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三叠世沉降与沉积中心研究 [J].
曹红霞 ;
李文厚 ;
陈全红 ;
肖丽 ;
王立社 ;
卜军 ;
刘正伟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8, (02) :159-164
[3]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6和长7油层浊流事件的沉积特征及发育模式 [J].
赵俊兴 ;
李凤杰 ;
申晓莉 ;
罗媛 ;
付伟 .
石油学报, 2008, (03) :389-394
[4]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深湖沉积与油气聚集意义.[J].陈全红;李文厚;高永祥;郭艳琴;冯娟萍;张道峰;曹红霞;梁积伟;.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 S1
[5]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浊积岩体系及油气勘探意义 [J].
陈全红 ;
李文厚 ;
郭艳琴 ;
梁积伟 ;
崔军平 ;
张道锋 .
地质学报, 2006, (05) :656-663
[6]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延长组一段湖相浊积岩特征及意义 [J].
王起琮 ;
李文厚 ;
赵虹 ;
王岚 ;
屈红军 .
地质科学, 2006, (01) :54-63+183
[7]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及石油地质意义 [J].
付金华 ;
郭正权 ;
邓秀芹 .
古地理学报, 2005, (01) :34-44
[8]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 [J].
武富礼 ;
李文厚 ;
李玉宏 ;
席胜利 .
古地理学报, 2004, (03) :307-315
[9]   鄂尔多斯盆地基底断裂在上三叠统延长组石油聚集中的控制作用 [J].
赵文智 ;
胡素云 ;
汪泽成 ;
董大忠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5) :1-5
[10]   汝箕沟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环境 [J].
魏红红 ;
李文厚 ;
邵磊 ;
韩永林 ;
杨阳 ;
冀晓琳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2) :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