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新生艾滋病反歧视教育的对策研究

被引:3
作者
孙咏莉
王晓燕
张曼华
彭迎春
于丽玲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
关键词
艾滋病; 反歧视; 健康教育; 媒体责任; 伦理道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93 [卫生宣传教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医科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他们对遏制艾滋病的流行与蔓延、消除社会歧视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对医科大学新生进行艾滋病反歧视教育,建议通过将关注点从"病人"转换到"病毒"、建立反歧视文化机制、艾滋病去道德化、媒体担负宣传责任、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建立拼图课堂等途径降低他们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并进一步承担起减少社会歧视的重任。
引用
收藏
页码:612 / 613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身份确认的三维度分析附视频 [J].
孙咏莉 ;
朱晓虎 ;
汪宁 .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1, (01) :45-46+61
[2]   我国艾滋病歧视问题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J].
任海英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9, 9 (01) :143-146
[3]   艾滋病宣传报道中歧视现象的研究 [J].
张有春 ;
李晓林 .
中国健康教育, 2005, (06) :473-475
[4]  
医学伦理学[M].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张金钟,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