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颈长尾雉的活动区和日活动距离

被引:12
作者
蔡路昀 [1 ]
徐言朋 [1 ]
蒋萍萍 [1 ]
丁平 [1 ]
姚小华 [2 ]
徐向荣 [2 ]
王国兵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江西省官山自然保护区
关键词
白颈长尾雉; 活动区; 日活动距离; 无线电遥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1994~2006年期间,通过无线电遥测、GPS技术在浙江开化水坞山区、开化古田山自然保护区和江西官山自然保护区对白颈长尾雉的活动区与日活动距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白颈长尾雉的月活动区大小为0.024~0.243 km2,且以冬季的月活动区面积最大,其中1月份活动区面积变小,随后逐月增大;但进入繁殖期,白颈长尾雉月活动区面积再次变小.活动区大小的变化受到气候、食物条件、栖息地类型及其片段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冬季平均日活动距离和最大日活动距离均小于春季的,而均大于初夏.
引用
收藏
页码:679 / 68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白冠长尾雉雄鸟的冬季活动区与栖息地利用研究 [J].
徐基良 ;
张晓辉 ;
张正旺 ;
郑光美 ;
阮祥锋 ;
张可银 .
生物多样性, 2005, (05) :416-423
[2]   白颈长尾雉春季扩散活动的影响因子 [J].
彭岩波 ;
丁平 .
动物学研究, 2005, (04) :373-378
[3]   黄腹角雉研究概述 [J].
张雁云 .
动物学杂志, 2005, (01) :104-107
[4]   血雉繁殖期活动区与栖息地特征 [J].
贾陈喜 ;
郑光美 ;
周小平 ;
张和民 .
四川动物, 2004, (04) :349-352
[5]   繁殖期白冠长尾雉占区雄鸟的活动区 [J].
孙全辉 ;
张正旺 ;
郑光美 ;
张可银 ;
阮祥峰 ;
朱家贵 .
动物学报, 2003, (03) :318-324
[6]   白颈长尾雉栖息地小区利用度影响因子研究 [J].
丁平 ;
李智 ;
姜仕仁 ;
诸葛阳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2, (01) :103-108
[7]   浙江西部白颈长尾雉栖息地片断化研究 [J].
丁平 ;
姜仕仁 ;
诸葛阳 .
动物学研究, 2000, (01) :65-69
[8]   红腹角雉取食栖息地选择的研究 [J].
史海涛 ;
郑光美 .
动物学研究, 1999, (02) :52-57
[9]   白颈长尾雉栖息地的季节变化 [J].
石建斌 ;
郑光美 .
动物学研究, 1997, (03)
[10]   长白山花尾榛鸡繁殖成功率的研究 [J].
朴正吉 ;
孙悦华 .
动物学报, 1997, (03) :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