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oProbe——中国深部探测实验

被引:75
作者
董树文
李廷栋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
关键词
深部探测; 技术; 实验; 部署与实施;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21 [普查、勘探组织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人类向太空发展,实施新一轮太空计划,中国"神舟7号"载人航天飞船、"嫦娥"探月工程圆满成功之时,中国地球科学家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内部了解的太少,直接钻探深度只有12km,涉及的仅仅是地球的表皮。可谓上天不易,"入地"更难。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唯一场所,为人类提供了生命必需的粮食、水,和生活必须能源和矿产资源;同时也常给人类带来诸如火山、地震、海啸等灾难。通过深部探测,了解地下的物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不仅是人类探求自然奥秘的追求,更是人类汲取资源、保障自身安全的基本需要。近百年来,各国的地球科学家一直不断地进行探索,我国科学家也意识到必须开展中国的地球深部探测计划,才能解决面临的重大资源环境问题,才能全面实现地球科学的创新和发展。最近,国家启动"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英文简写SinoProbe),标志了我国地球科学的深部探测计划拉开帷幕。该专项(2008~2012)年总体任务是,为全面开展我国地壳探测工程做好关键技术准备,解决关键探测技术难点与核心技术集成,形成对固体地球层圈立体探测技术体系;在不同自然景观、复杂矿集区、含油气盆地深层、重大地质灾害区等关键地带进行试验、示范,形成若干深部探测实验基地;解决急迫的重大地质科学难题,部署实验任务;实现深部数据融合与共享,建立深部数据管理系统;积聚、培养优秀人才,形成若干技术体系的研究团队。
引用
收藏
页码:895 / 90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5 条
[1]   西藏罗布莎铬铁矿体围岩方辉橄榄岩中的异常矿物 [J].
杨经绥 ;
张仲明 ;
李天福 ;
李兆丽 ;
任玉峰 ;
徐向珍 ;
巴登珠 ;
白文吉 ;
方青松 ;
陈松永 ;
戎合 .
岩石学报, 2008, 24 (07) :1445-1452
[2]   西藏罗布莎蛇绿岩铬铁矿中的超高压矿物和新矿物(综述) [J].
杨经绥 ;
白文吉 ;
方青松 ;
戎合 .
地球学报, 2008, (03) :263-274
[3]   天山成矿带境内外地球化学特征对比——中国东天山和哈萨克斯坦楚伊犁地区 [J].
王学求 ;
不详 ;
徐善法 ;
迟清华 ;
不详 ;
不详 ;
刘大文 ;
聂兰仕 ;
张必敏 ;
孙彬彬 ;
申伍军 .
地质通报, 2007, (12) :1519-1530
[4]   西藏蛇绿岩豆荚状铬铁矿中简单氧化物矿物组合及其超高压成因 [J].
白文吉 ;
施倪承 ;
杨经绥 ;
方青松 ;
任玉峰 ;
戎合 ;
李国武 ;
马喆生 .
地质学报, 2007, (11) :1538-1549
[5]   极地乌拉尔豆荚状铬铁矿中发现金刚石和一个异常矿物群 [J].
杨经绥 ;
白文吉 ;
方青松 ;
孟繁聪 ;
陈松永 ;
张仲明 ;
戎合 .
中国地质, 2007, (05) :950-952
[6]   印度板块岩石圈地幔向北俯冲到羌塘地体之下的远震P波层析成像证据 [J].
郑洪伟 ;
李廷栋 ;
高锐 ;
赵大鹏 ;
贺日政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5) :1418-1426
[7]   地球化学块体与大型矿集区的关系——以东天山为例 [J].
王学求 ;
申伍军 ;
张必敏 ;
聂兰仕 ;
迟清华 ;
徐善法 .
地学前缘, 2007, (05) :116-123
[8]   岩石流变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研究的若干进展 [J].
孙钧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06) :1081-1106
[9]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的数字三分量反射地震调查 [J].
杨文采 ;
朱光明 ;
杨振华 ;
王宏琳 ;
徐刚 ;
周一平 ;
姚虹 ;
李桂华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3) :780-790
[10]   若尔盖与西秦岭地震反射岩石圈结构和盆山耦合 [J].
王海燕 ;
高锐 ;
马永生 ;
朱铉 ;
李秋生 ;
匡朝阳 ;
李朋武 ;
卢占武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2) :472-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