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沉积岩源区构造背景及物源分析

被引:93
作者
陈全红 [1 ]
李文厚 [2 ]
胡孝林 [1 ]
李克永 [3 ]
庞军刚 [4 ]
郭艳琴 [4 ]
机构
[1] 中海油研究总院
[2]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3] 延安大学能源学院
[4]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晚古生代; 构造背景; 物源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 [沉积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周缘物源均来自上地壳,以长英质岩石为主,主要为太古宇、元古宇的各类变火山-沉积岩组成的古老变质岩系,同时具有一定量的花岗岩和碱性玄武岩的混合,但物源成分及南北源区构造背景有所差异。在常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成上,盆地南北物源区的沉积岩在地区及层位之间存在差异,且该变化符合大洋岛弧→大陆岛弧→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常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负Eu异常的变化趋势。常量元素变化分析表明盆地北部物源主要来自板块俯冲碰撞地带,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和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相关,少数为与活动大陆边缘相关的岛弧构造环境有关,到晚古生代中晚期才逐渐与被动大陆边缘环境和活动大陆边缘环境相关。稀土元素对比分析表明,盆地北部物源与太古宙、元古宙的花岗片麻岩、闪长片麻岩、二长花岗岩、变余岩屑砂岩及千枚岩具有亲源性;而盆地南部早—中二叠世长期受被动大陆边缘物源影响,具有高SiO2,低Na2O的特征,这与太古宙—元古宙的太华群、秦岭群、宽坪群等岩系的高SiO2含量,K2O/Na2O>1的特征一致,到晚古生代后期,逐渐与活动大陆边缘物源相关。北秦岭晚古生代山间盆地具有快速混杂堆积的沉积特点,属于盆地外缘,并与鄂尔多斯盆地呈连续过渡的状况,物源上具有继承关系;盆地晚古生代沉积岩中Gd含量及(Gd/Yb)N比值具有随时间迁移的特征,分析表明北部物源区在太原期处于构造快速活动期,而南部物源从山西期才开始进入快速活动期,这与区域构造演化背景一致,即北部物源区抬升要早于南部。
引用
收藏
页码:1150 / 116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鄂尔多斯地块西南部早古生代裂谷陆缘结构及其演化.[D].陈刚.西北大学.1994, 08
[2]  
Determination of Tectonic Setting of Sandstone-Mudstone Suites Using$SiO_{2}$Content and$K_{2}O/Na_{2}O$Ratio.[J].B. P. Roser;R. J. Korsch.The Journal of Geology.1986, 5
[3]   TRACE-EL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GRAYWACKES AND TECTONIC SETTING DISCRIMINATION OF SEDIMENTARY BASINS [J].
BHATIA, MR ;
CROOK, KAW .
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1986, 92 (02) :181-193
[4]   PLATE-TECTONICS AND GE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ANDSTONES [J].
BHATIA, MR .
JOURNAL OF GEOLOGY, 1983, 91 (06) :611-627
[5]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物源分析 [J].
屈红军 ;
马强 ;
高胜利 ;
梅志超 ;
苗建宇 .
地质学报, 2011, 85 (06) :979-986
[6]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太原组沉积特征与演化 [J].
兰朝利 ;
张君峰 ;
陶维祥 ;
张永忠 ;
杨明慧 ;
王金秀 .
地质学报, 2011, 85 (04) :533-542
[7]   川西北碧口地块老河沟岩体和筛子岩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J].
李佐臣 ;
裴先治 ;
丁仨平 ;
刘战庆 ;
李瑞保 ;
孙雨 ;
冯建赟 ;
张亚峰 .
地质学报, 2010, 84 (03) :343-356
[8]   鄂尔多斯盆地上石炭统—中二叠统砂岩物源分析 [J].
陈全红 ;
李文厚 ;
刘昊伟 ;
李克永 ;
庞军刚 ;
郭艳琴 ;
袁珍 .
古地理学报, 2009, 11 (06) :629-640
[9]   从华北陆块南缘大洋扩张到北秦岭造山带板块俯冲的转换时限 [J].
闫全人 ;
王宗起 ;
闫臻 ;
王涛 ;
张宏远 ;
向忠金 ;
姜春发 ;
高联达 .
地质学报, 2009, 83 (11) :1565-1583
[10]   藏南桑单林地区晚白垩世—始新世砂岩物源区分析 [J].
王建刚 ;
胡修棉 ;
黄志诚 .
地质学报, 2008, (01) :9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