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超高产基因型冠层结构有关问题的研究

被引:13
作者
傅兆麟
孙其信
机构
[1]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生物系
[2]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 安徽淮北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院
[3] 北京
关键词
小麦超高产基因型; 冠层结构; 形态性状; 光合性能; 生产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本文以24个小麦基因型为试验材料,对超高产基因型的冠层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非超高产基因型相比,超高产基因型:1.冠层平均高度显著降低,平均穗长、最大叶面积指数、上部三叶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有效茎数、单茎干物质重和单位面积干物质重显著增加;2.叶面积指数发展协调而稳定、透光率适宜、旗叶叶绿素含量高、SOD酶的活性强、MDA含量低,上三叶光合速率显著提高;3.单位冠层空间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平均单位空间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3.6%和25.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粒重/叶(mg/cm2)比值和灌浆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超高产基因型小麦冠层叶片生理特性及与有关产量性状的关系 [J].
傅兆麟 ;
孙其信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2) :16-20
[2]   有关小麦超高产栽培的若干问题 [J].
慕美财 ;
单玉珊 ;
韩守良 ;
李均先 ;
曲成文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0, (03) :38-42
[3]   大穗型高产小麦群体的光照特征和生理特性研究 [J].
赵会杰 ;
郭天财 ;
刘华山 ;
朱云集 ;
夏国军 ;
王永华 ;
罗毅 ;
不详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9, (02) :101-105+155
[4]   黄淮冬麦区小麦超高产的几个问题探讨 [J].
傅兆麟 ;
李洪琴 .
麦类作物学报, 1998, (06) :51-54
[5]   北京地区高产小麦冠层形成和结构及其生理基础的研究 [J].
曾浙荣,赵双宁,台建祥,李培,李青,付勤,高世菊,曹梅林 .
中国农业科学, 1994, (03) :30-37
[6]   北京地区高产小麦品种的冠层形成、光截获和产量 [J].
曾浙荣 ;
赵双宁 ;
李青 .
作物学报, 1991, (03) :161-170
[7]  
超高产小麦品种冠层结构对产量的影响及其遗传研究.[D].张娟.河南农业大学.2000, 01
[8]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张志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