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机器人将取代人类吗?

被引:7
作者
韩东屏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机器人; 取代论; 否取代论; 创造力; 需要;
D O I
10.19648/j.cnki.jhustss1980.2020.05.02
中图分类号
TP242 [机器人];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B82-057 [道德与科学技术];
学科分类号
1111 ;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未来的智能机器人是否将取代人类?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决定我们该如何对待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而学界给出的回答是"取代论"和"否取代论"两种。取代论的AI技术发展目标理论和AI技术奇点理论都认为,将来可以造出能超越和取代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并为实现超级人工智能提供了六条实现路径。否取代论则从三个方面论证未来的机器人不能取代人类:一是技术性论证;二是差异性论证;三是"超而不代"的论证。纵观双方讨论,尽管取代论的理论含有假说成分,可否取代论的所有否证仍无效,因为这些论证基本上都是以弱人工智能而不是以超级人工智能为前提的。所以,不管取代论立论究竟如何,否取代论都是落败的状况。但这并不意味着取代论就是正确的,因为只要否取代论还能提供新的论证,或者取代论还没确证未来机器人将取代人类的必然性,取代论就还存在被否定的可能。可以肯定,机器人要想取代人,必须具有比人类更强的创造力,但恰恰在这一点上取代论语焉不详。由于不同种类的实体必有不同的性能,因而机器人及其机脑只要在质料、结构、形态上与人及其人脑存在一定差异,就不可能具有人或人脑的所有性能,尤其是不可能具有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高能力——创造力,并且即便假设机器人也能具有创造力,机器人还是不可能取代人类。因为没有肉身的机器人由于没有需要,就不会有自主意识,也就不能成为主体,于是只能是听从人的指令并服务于人的工具。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6+59 +5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高科技时代的人类自律及其构建 [J].
江畅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7 (02) :1-10+167
[2]   人工智能提出了什么哲学问题? [J].
赵汀阳 .
文化纵横, 2020, (01) :43-57
[3]  
杨学山:走向通用人工智能[J]. 信息系统工程. 2019(11)
[4]   人工智能威胁论溯因——技术奇点理论和对它的驳斥 [J].
李恒威 ;
王昊晟 .
浙江学刊, 2019, (02) :53-62+2
[5]   从人机关系到跨人际主体间关系——人工智能的定义和策略 [J].
程广云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9, 41 (01) :9-14
[6]   奇点临近:福音还是噩耗——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最大挑战 [J].
何怀宏 .
探索与争鸣, 2018, (11) :50-59+117
[7]   人工智能对“人”的警示——从“机器人第四定律”谈起 [J].
李德顺 .
东南学术, 2018, (05) :67-74+247
[8]   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通途刍议 [J].
徐英瑾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40 (01) :93-104
[9]   人类要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J].
崔瀚文 .
商学院, 2017, (10) :88-88
[10]   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 [J].
韩少功 .
读书, 2017, (06)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