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新麦草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的形成

被引:7
作者
张林静
王丽
李智选
赵桂仿
机构
[1]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秦岭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3] 陕西西安
[4] 山西师范大学生物学系
[5] 山西临汾
[6] 秦岭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7] 秦岭生物多样性
关键词
华山新麦草;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形成; 花粉败育;
D O I
10.16152/j.cnki.xdxbzr.2002.01.025
中图分类号
S512.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采用石蜡切片、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华山新麦草 (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 Keng.)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 ,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 ,四分体为左右对称型 ,成熟花粉为 3 -细胞型 ,与小麦属特征一致。花粉发育后期的营养竞争可能是近二核时期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华山新麦草的花粉败育影响其有性生殖 ,但不能直接阻碍其有性生殖 ,因此 ,华山新麦草花粉败育可能不是致濒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0+110 +110-1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华山新麦草濒危原因及种群繁殖对策 [J].
岳明 ;
张林静 ;
马凯 ;
赵桂仿 .
生态学报, 2001, (08) :1314-1320
[2]   普通小麦和新麦草属间杂种的产生及细胞遗传学研究 [J].
孙根楼 ;
颜济 ;
杨俊良 .
遗传学报, 1992, (04) :322-326+389
[3]   雄性不育和雄性能育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花药和花粉发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J].
Speciality in Plant 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Department of Biology ;
Peking University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76, (02) :141-149+183
[4]  
小麦形态和解剖结构图谱[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徐是雄, 1983
[5]  
被子植物胚胎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胡适宜 著,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