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6 条
重力场动态变化与汶川Ms8.0地震孕育过程
被引:142
作者:
申重阳
[1
,2
]
李辉
[1
,2
]
孙少安
[1
,2
]
刘少明
[1
,2
]
玄松柏
[1
,2
]
谈洪波
[1
,2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2] 地壳运动与地球观测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重力场;
动态变化;
汶川地震;
孕震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中国大陆1998-2007年(复测周期2-3年)流动重力观测数据,结合GPS、水准观测成果和区域地质构造动力环境,分析研究了汶川8.0级地震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演化特征和孕震机理.结果表明:区域重力场动态演化大体反映了青藏高原物质东流的动态效应和汶川大震孕育的中长期(2-10年)信息;汶川大震孕育的显著重力标志为震中西南持续多年的正重力变化(上升)和出现较大规模的重力变化梯级带,前者有利于地震能量的不断积累,后者有利于地震剪切破裂的发生;与地震孕育相关重力场变化总体呈增大—加速增大—减速增大—发震的过程;8年累积重力变化幅差最大约200×10-8m·s-2;2001年昆仑山口8.1级地震孕育发生和震后恢复调整,对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和汶川大震的孕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松潘—甘孜块体一般呈现负重力变化,可能反映深部壳幔局部上隆、壳内温度较高而膨胀,有利于逆冲或推覆体运动的形成和大震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2547 / 2557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