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土磁化率、粒度年龄模型的检验

被引:8
作者
陈一萌 [1 ]
冯兆东 [2 ]
宫辉力 [1 ]
机构
[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黄土; 节点控制年龄; 磁化率年龄模型; 粒度年龄模型; 检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2 [土壤电化学、土壤磁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以甘肃临夏塬堡黄土剖面的土壤地层界线MIS1/2、MIS3/4的年龄作为节点控制年龄依据.MIS1/2,MIS3/4年龄的获取据目前国际上最新的研究成果南京葫芦洞石笋所测气候事件年龄,即MIS1/2为11.5ka B.P.,MIS3/4为59.8ka B.P.,将这两种气候事件年龄组成3种节点年龄控制模式,即模式1:0—59.8ka B.P.;模式2:0—11.5ka B.P.和11.5—59.8ka B.P.;模式3:11.5—59.8ka B.P.分别作为节点控制年龄,运用磁化率年龄模型和粒度年龄模型计算研究剖面各个层位的地层沉积时间,并将计算的相同层位年龄进行比较,同时将AMS14C,OSL测年,YD,H事件年龄与利用3种模式作为节点控制年龄计算的相应层位的年龄进行比较,结合剖面岩性和气候阶段分析研究后发现,磁化率年龄模型和粒度年龄模型均存在不足,但在冰期或间冰期内,选用较准确的控制年龄作为节点,用磁化率或粒度年龄模型高分辨率确定的地层沉积时间均较接近地层沉积的实际年龄,但就两种年龄模型的相对精度和准确性而言,磁化率年龄模型更准确一些.
引用
收藏
页码:764 / 76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对黄土磁化率、粒度年龄模型的检验(自检) [J].
陈一萌 ;
陈兴盛 ;
宫辉力 ;
李小娟 ;
魏明建 .
地理研究, 2006, (03) :415-420
[2]   21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思考 [J].
葛全胜 ;
何凡能 ;
郑景云 ;
满志敏 ;
方修琦 .
地理研究, 2004, (03) :374-384
[3]   利用黄土沉积速率与粒度的相关性建立黄土序列年龄的新方法 [J].
刘晓东 ;
鹿化煜 ;
安芷生 .
沉积学报, 1999, (01) :145-148
[4]   寻求高分辨率的古环境记录 [J].
汪品先 ;
翦知 .
第四纪研究, 1999, (01) :1-17
[5]   洛川黄土地层定年的一个模式及其初步应用 [J].
鹿化煜 ;
安芷生 ;
J.Vandenberghe ;
G.Nugteren ;
N.Mingaars ;
J.Schwan .
沉积学报, 1997, (03) :152-154
[6]   洛川黄土序列时间标尺的初步建立 [J].
鹿化煜,安芷生,杨文峰 .
高校地质学报, 1996, (02) :230-236
[7]   渭南黄土沉积中十五万年来的古土壤及其形成时的古环境 [J].
郭正堂,刘东生,安芷生 .
第四纪研究, 1994, (03) :256-269
[8]   中国黄土研究新进展 (三)时间标尺 [J].
丁仲礼 ;
余志伟 ;
刘东生 .
第四纪研究, 1991, (04) :336-348
[9]   中国黄土磁颗粒分析及其古气候意义 [J].
刘秀铭 ;
刘东生 ;
Friedrich Heller ;
许同春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1, (06) :639-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