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动力学演化与油气前景探讨

被引:41
作者
毛琼 [1 ]
邹光富 [2 ]
张洪茂 [3 ]
金辉 [3 ]
黄海波 [3 ]
机构
[1] 不详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盆地动力学; 沉积建造; 油气前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是特提斯构造域巨型油气富集带中一个大型古生代—中新生代海相—陆相叠合盆地,其形成与演化受特提斯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控制。研究表明四川盆地的形成演化曾经历了中—晚元古代扬子地台基底形成阶段;震旦纪—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晚三叠世盆山转换与前陆盆地形成演化阶段;侏罗纪—第四纪前陆盆地沉积构造演化阶段。盆地内古生代—中生代广泛发育良好的烃源岩,而且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发育大型构造圈闭,储集层、盖层及保存条件相对较好,具有再次发现大中型油气田的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0+167 +167-16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龙门山造山带崛起和川西陆前盆地沉降 [J].
罗志立 ;
龙学明 .
四川地质学报, 1992, (01) :1-17
[2]  
中国天然气的聚集区带[M]. 科学出版社 , 戴金星等著, 1997
[3]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郭正吾等著, 1996
[4]  
龙门山冲断带与川西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M].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刘树根著, 1993
[5]  
秦岭及邻区三叠系[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殷鸿福等著, 1992
[6]  
板块构造与中国含油气盆地[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罗志立,童崇光编著, 1989
[7]  
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及其演化[M]. 西北大学出版社 , 张国伟等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