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盆地西部赤金堡组与新民堡群的划分和对比

被引:15
作者
马其鸿
林启彬
叶春辉
沈炎彬
机构
关键词
赤金堡组; 新民堡群; 中沟组; 下沟组; 酒泉盆地; 泥质粉砂岩;
D O I
10.19839/j.cnki.dcxzz.1982.02.006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酒泉盆地西部赤金堡公社和清泉公社新民堡,分别为赤金堡组与新民堡群的最初命名地点。这里的地质构造较简单,地层出露完好,化石十分丰富,并有多种矿产。1974年,笔者与甘肃省区测二队八分队的同志协作,观察剖面和系统采集化石,经室内研究,对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方面,有不同的认识。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将我们的看法提出来,供读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检验。本文的地层剖面资料是甘肃省区测二队八分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2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甘肃酒泉下新民堡群孢粉组合及地质时代 [J].
徐仁 ;
江德昕 ;
杨惠秋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74, (04) :365-379
[2]   甘肃酒泉盆地中新生代轮藻化石 [J].
王水 .
古生物学报, 1965, (03) :463-499+501
[3]   根据孢粉组合推论甘肃酒泉下惠回堡系底部的地质时代 [J].
徐仁 ;
周和仪 .
古生物学报, 1956, (04) :491-508+662
[4]   甘肃酒泉玉门间祁连山北麓石油生存之检讨 [J].
王尚文 .
地质论评, 1949, (Z2) :171-172
[5]   祁连山一带地质史纲要 [J].
孙健初 .
地质论评, 1942, (Z1) :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