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影响关系分析

被引:98
作者
冯雨雪 [1 ,2 ]
李广东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解耦; 预测;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1204 ; 083001 ;
摘要
科学评估青藏高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影响的总体状况,对优化城镇化速度和质量,修复和提升生态环境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青藏高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影响研究进展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一套完整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影响分析模型体系,实现从综合评价指数分析、耦合协调度量化、耦合类型识别、解耦路径探索到未来趋势预测的全过程解析。以青藏高原及其省域、地级单元多尺度分析对比为手段,尝试厘清尺度之间的差异性,识别出问题区域,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研究发现,青藏高原不同尺度间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呈阶段性上升趋势,青海的整体城镇化指数高于西藏;生态环境指数变化趋势不同,青海呈下降态势,西藏则趋向平稳,各地级单元生态环境指数存在分层现象。青藏高原不同尺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协调类型由失调衰退类向濒临失调衰退类转变,最后转为勉强协调发展类,基本属于城镇化滞后型。城镇化指数与生态环境指数呈现出强脱钩、弱脱钩交互出现的波动态势,说明不同尺度间存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负相互作用,消极城镇化现象突出。通过预测,青藏高原各地级单元在未来10年内,系统耦合协调度将稳步上升,但各地增长速度将存在显著差距。
引用
收藏
页码:1386 / 1405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Linking atmospheric pollution to cryospheric change in the Third Pole region: current progress and future prospects[J]. Shichang Kang,Qianggong Zhang,Yun Qian,Zhenming Ji,Chaoliu Li,Zhiyuan Cong,Yulan Zhang,Junming Guo,Wentao Du,Jie Huang,Qinglong You,Arnico K.Panday,Maheswar Rupakheti,Deliang Chen,?rjan Gustafsson,Mark H.Thiemens,Dahe Qin.National Science Review. 2019(04)
[2]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时空分异及协同发展格局 [J].
梁龙武 ;
王振波 ;
方创琳 ;
孙湛 .
生态学报, 2019, 39 (04) :1212-1225
[3]   合肥市生态足迹时空特征与脱钩效应变化及灰色预测分析 [J].
李坦 ;
王静 ;
张庆国 ;
崔玉环 ;
姚佐文 .
生态学报, 2019, 39 (05) :1735-1747
[4]   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耦合过程与解耦分析——以北京为例 [J].
郭莎莎 ;
陈明星 ;
刘慧 .
地理研究, 2018, 37 (08) :1599-1608
[5]   青海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测度 [J].
张明霞 ;
王得祥 .
青海社会科学, 2018, (03) :59-65
[6]   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 [J].
袁烽迪 ;
张溪 ;
魏永强 .
地理空间信息, 2018, 16 (04) :67-69+10
[7]  
中国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基于连片特困区714个贫困县的实证分析[J]. 曹诗颂,王艳慧,段福洲,赵文吉,王志恒,房娜.应用生态学报. 2016(08)
[8]   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为例 [J].
周成 ;
冯学钢 ;
唐睿 .
经济地理, 2016, 36 (03) :186-193
[9]   西藏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的生态环境效应 [J].
樊杰 ;
徐勇 ;
王传胜 ;
牛亚菲 ;
陈东 ;
孙威 .
科学通报 , 2015, (32) :3057-3066
[10]   基于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改进 [J].
谢高地 ;
张彩霞 ;
张雷明 ;
陈文辉 ;
李士美 .
自然资源学报, 2015, 30 (08) :1243-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