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广东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分析与利用策略
被引:34
作者:
朱小源
[1
]
杨健源
[1
]
刘景梅
[1
]
司徒志谋
[2
]
康金平
[3
]
胡学应
[2
]
朱敏记
[4
]
罗森辉
[2
]
杨祁云
[1
]
林佩珍
[1
]
曾列先
[1
]
姜先芽
[4
]
陈深
[1
]
机构:
[1] 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 广东省种子总站
[3] 龙川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4] 阳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稻瘟病;
抗病性;
抗性评价;
D O I:
10.16768/j.issn.1004-874x.2006.05.008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采用室内苗期抗谱测定和病区病圃鉴定方法,对广东154个早晚籼稻品种(系)进行了抗稻瘟病鉴定,综合抗谱测定和病区病圃鉴定结果,把154个品种归为6个类别,高抗的22个,占14.29%,抗的有23个,占14.94%,中抗的有30个,占19.48%,中感的有22个,占14.29%,感的有27个,占17.53%,高感的有30个,占19.48%。比较了品种的抗谱、田间叶瘟以及穗瘟三者间的关系,大部分品种三者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但有少数品种的相关性较低。3个稻瘟病圃的病害严重度排序为从化病圃、阳江病圃及龙川病圃。对抗~高抗的部分品种进行亲本分析,结果表明:广东近年来新品种的抗稻瘟病亲本来源主要有28占、巴太早香I、R64等抗源稻种。提出在抗病品种的选用上,尽量考虑抗病品种的多样性,避免来源于相同抗源的抗病品种在一个区域的单一种植,延长抗病品种的使用寿命。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37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