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6 条
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135
作者:
李山
[1
]
王铮
[1
,2
]
钟章奇
[1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旅游地理学;
旅游需求;
旅游流;
引力模型;
威尔逊模型;
中国四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是必然而持久地,这深刻地影响着旅游者行为和旅游业进步,需要发展适宜的引力模型对其进行刻画和量度。长期以来,旅游引力模型在对空间阻尼的处理上类比牛顿型的幂函数衰减模式,难以克服一些固有缺陷,因此重新回到威尔逊型的指数函数衰减模式就成为一种可能选择。本文即是基于威尔逊形式,将目的地"吸引力"、客源地"出游力"和两地间的"空间阻尼"作为3个基本解释变量类型,构建了一个基础的旅游引力模型,并重点在参数估计和模型应用上进行了初步探索。由于难以从整体上对模型的两个核心参数进行回归估计,本文首先从局部对收入弹性系数α进行回归估计,然后通过"口粒子模式法"和"出游量积分法"的引入和交互验证来确定空间阻尼系数β的合理取值。研究表明,就全国平均而言,在21世纪初收入弹性系数可取0.64,而空间阻尼系数可取0.00322,且在空间阻尼影响下,中国大陆居民国内旅游的理论出游半径均值约为300km。最后,本文从目的地供给视角计算了中国大陆分省区的旅游吸引力,从客源地需求视角计算了成都市到访游客的分省预期市场份额,这两个案例研究在取得一些有益发现的同时也表明威尔逊型旅游引力模型具有积极的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探索。
引用
收藏
页码:526 / 544
页数:1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