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旅游圈时空规模的可计算模型

被引:26
作者
李山 [1 ]
王铮 [1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旅游圈; 区域旅游合作; 目的地区域; 游时; 旅径; 长江三角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立足旅游圈的"组合产品"属性,引入游时和旅径分别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来衡量旅游圈规模,从而发展适度旅游圈时空规模分析的可计算模型,并对长江三角洲旅游圈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①适度旅游圈规模与游客出行尺度显著正相关,以游览时间(T1,天)表征的适度旅游圈时间规模随游客出行距离(D,km)增加而呈现出T1=0.0715D0.5666的幂函数形式增长;以旅径(φ,km)测度的适度旅游圈空间规模随游客出行距离增加而呈现为"Y"型模式的分段函数关系,其中当D≤322时,φ=0,而当D>322时,φ=253.6lnD-1464.6。②在中国大陆,仅考虑市场因素,距离目的地300km以内的近程市场需求是旅游地发展的基础性力量;而300km以外的市场需求则驱动了旅游圈的形成和扩张,且其规模的增长具有收敛性,就适度旅径而言不宜超过600km。③旅游圈以连续型游时和离散型旅径之间的"时空联动"实现从一个规模状态向另一个规模状态的"跃迁",形成嵌套结构;就长江三角洲旅游圈而言,沪苏杭圈和沪宁杭圈已经发展成熟,并分别试图向沪苏黄圈和沪宁黄圈跃迁,而新的沪杭甬圈也正在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1255 / 126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旅游业区域溢出的可计算模型及案例 [J].
李山 ;
王铮 .
旅游学刊, 2009, 24 (07) :18-26
[2]   都市旅游圈空间结构的生成与网络化发展 [J].
吴国清 .
中国软科学, 2009, (03) :100-108+125
[3]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与优化分析 [J].
陈浩 ;
陆林 ;
章锦河 ;
郑嬗婷 .
地理科学, 2008, (01) :113-118
[4]   生态旅游区旅游流的时空演变与特征——以盐城麋鹿生态旅游区为例 [J].
黄震方 ;
袁林旺 ;
俞肇元 ;
吴江 ;
周年兴 .
地理研究, 2008, (01) :55-64
[5]   中国国内观光旅游线路设计中的游时研究 [J].
李山 ;
王慧 ;
王铮 .
人文地理, 2005, (02) :51-56
[6]   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 [J].
章锦河 ;
张捷 ;
李娜 ;
梁琳 ;
刘泽华 .
地理研究, 2005, (02) :293-303
[7]   竞争与整合: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态势分析 [J].
王晞 ;
汪宇明 .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1) :5-11+38
[8]   论大三峡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 [J].
阚如良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2004, (06) :87-90+103
[9]   大上海旅游圈旅游资源配置研究 [J].
贾铁飞 ;
张振国 .
人文地理, 2004, (05) :89-92
[10]   大西安旅游圈:国内旅游客源空间分析与构建 [J].
杨新军 ;
马晓龙 .
地理研究, 2004, (05) :69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