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显性矮秆基因 Rht10“微突变”的发现

被引:14
作者
傅大雄
阮仁武
戴秀梅
宗学凤
机构
[1] 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麦类研究室!重庆
关键词
小麦; 显性矮源; Rht10; 微突变; 育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 4 D染色体携带 Rht10而极度矮化的小麦显性矮秆系“矮变 1号”与中、高秆的现代小麦改良品种杂交 ,选育出了一批植株较矮变 1号显著提升、以至达到小麦育种理想株高的半显性衍生矮秆系 ,已将其应用于杂交小麦及小麦常规育种。对半显性衍生矮秆系与起始矮秆系矮变 1号矮秆主基因之间的同一性进行了研究。以此提出了小麦显性矮秆基因“微突变”的概念 ,对小麦显性矮秆基因的起源、进化及其在小麦矮化育种中的应用 ,进行了相应的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500 / 50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麦类作物矮秆基因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利用进展 [J].
万平 ;
王刚 ;
刘大钧 .
麦类作物学报, 1998, (06) :12-14
[2]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10在不同核遗传背景条件下致矮能力的研究 [J].
傅大雄 ;
阮仁武 ;
刘光德 .
麦类作物学报, 1998, (05) :25-28
[3]   “矮败”小麦的选育及利用前景 [J].
刘秉华 ;
杨丽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1, (04) :306-308
[4]   小麦“矮变一号”矮秆遗传的初步分析 [J].
陆维忠 ;
赵寅槐 ;
冯晓棠 ;
邹明烈 .
作物学报, 1982, (01) :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