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回报的反贫困作用模型及其实现机制

被引:21
作者
吴晓蓉 [1 ,2 ]
范小梅 [2 ]
机构
[1] 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发展研究中心
[2]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关键词
教育反贫困; 教育回报; 反贫困作用; 实现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0-052 [教育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1 ; 120403 ;
摘要
教育回报是教育结果在贫困者身上的投射,是摆脱贫困、实现发展的根本。贫困者的脱贫与发展,是教育反贫困研究的关注点;脱贫应建立在满足贫困者的需求上;教育回报是国家教育扶贫作为和个体扶贫结果,以及贫困者内在的教育资本和外在发展样态的中介因素。以Winship的家族对比研究结论和Mydral的循环因果累积理论为基础,建构教育回报的作用模型。得出教育回报实现机制:贫困者主要通过教育来累积获取资源、驾驭资本的意识和能力;贫困家庭父代与子代的教育差和发展差,是代际发展方向和速度的重要依据。为此,要明确教育反贫困的特殊性,重视教育回报,并建立"投入评价"和"脱贫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J].
王嘉毅 ;
封清云 ;
张金 .
教育研究, 2016, 37 (07) :12-21
[2]   教育异质性回报的对比研究 [J].
简必希 ;
宁光杰 .
经济研究, 2013, 48 (02) :83-95
[3]  
单向度的人.[M].(美) 马尔库塞 (Marcuse;H.) ;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4]  
再生产.[M].(法)P.布尔迪约(PierreBourdieu);(法)J.-C.帕斯隆(Jean-ClaudePasseron)著;邢克超译;.商务印书馆.2002,
[5]  
亚洲的戏剧.[M].(瑞典)缪尔达尔著;谭力文;张卫东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
[6]  
论人力资本投资.[M].[美]舒尔茨 著;吴珠华等 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