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保”案件的统计分析:分布特点及应对方案

被引:3
作者
王孝松 [1 ]
谢申祥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 山东财政学院国际经贸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中国特保”; 特殊保障措施; 贸易保护; 歧视性; WTO;
D O I
10.19795/j.cnki.cn11-1166/f.2011.01.015
中图分类号
F752.02 [贸易保护];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摘要
从2002—2009年,WTO成员方发起的"中国特保"调查中,很多案件导致了贸易限制措施的发生,抑制了中国产品出口,而发展中经济体成为"中国特保"的主要使用者。在重大经济事件来临的时刻,"中国特保"会被各国加以利用,成为贸易保护的重要工具。对于不同成员方,以及同一成员方所处的不同时期,"中国特保"同对华反倾销之间有时是替代的,有时则是互补的。"中国特保"的行业分布十分广泛,历史上不甚敏感的行业近年来也成为其重要打击对象。积极地优化贸易结构和流向,建立强大的"中国特保"预警机制,重视同申诉国利益集团的磋商和协调,甄别来自不同经济体的案件特征,才能有效地应对"中国特保"在未来的挑战。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7+135 +13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美国对华反倾销的新动向:2002—2008 [J].
谢申祥 ;
张林霞 ;
王孝松 .
财贸经济, 2010, (04) :85-91
[2]   中国究竟为何遭遇反倾销——基于跨国跨行业数据的经验分析 [J].
王孝松 ;
谢申祥 .
管理世界, 2009, (12) :27-38
[3]   入世后影响我国外经贸长期发展的三大条款研究 [J].
赵瑾 .
财贸经济, 2004, (06) :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