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基于实测值分段线性内插模型的INSAR视线向同震位错分解——以青藏高原昆仑山MS8.1地震为例
被引:4
作者:

马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INSAR);
线性插值;
视线向同震位错;
昆仑山MS8;
.1地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7 [地震观测预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现场GPS定位的实测值,在尝试过最小二乘拟合并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进而采用更符合破裂带形态的线性立方插值函数,在破裂带主断面上,建立起一种理论与实测相结合的INSAR视线向(LOS)变化量的分解方程,得到了INSAR视线向位移分解的具有唯一性的解析解.本文的解析法吸纳了GPS定点实测值的精度优势,利用INSAR全天候、准实时获取连续形变场的技术特点,通过数学近似,最终获得了主破裂带上连续变化的水平位错及垂直位错同震形变曲线.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4+111
+11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SPOT和IKONOS影像在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中的应用研究[J]. 地震地质, 2005, (01) : 145 - 15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马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2] 昆仑山口西MS8.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特征研究[J].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2) : 321 - 326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马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3]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同震形变场特征的初步分析[J]. 地震学报, 2004, (05) : 474 - 48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马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4] 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地表同震位移分布特征[J]. 地震地质, 2004, (03) : 378 - 392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陈宇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丁国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田勤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尹功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5] 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地表破裂带[J]. 第四纪研究, 2003, (06) : 629 - 639+717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陈宇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田勤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王赞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任金卫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6] 可可西里——东昆仑活动构造带强震活动研究[J]. 地学前缘, 2003, (01) : 39 - 46张国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北京,北京,北京田勤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北京,北京,北京王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北京,北京,北京
- [7]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库赛湖地震(MS8.1)地表破裂带的基本特征[J]. 地震地质, 2002, (01) : 1 - 13+133徐锡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陈文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戴华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张志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陈永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何文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王赞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党光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8] 2000年11月14日东昆仑8.1级地震的构造背景[J]. 干旱区地理, 2002, (01) : 24 - 29尹光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沈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蒋靖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穆桂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 [9] 东昆仑断裂带强震构造条件研究[J]. 高原地震, 2002, (01) : 26 - 31张瑞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青海省地震局张晓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青海省地震局王赞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青海省地震局杨丽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青海省地震局
- [10] 干涉测量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原理及其在测量地震形变场中的应用[J]. 地震学报, 1998, (06)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