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内蒙古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与未来人口承载力

被引:12
作者
杨艳昭 [1 ]
张晶 [1 ]
张蓬涛 [2 ]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不详
[4] 河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学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生产潜力; 承载力; 内蒙古;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08.04.029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采用改进的农业生态区位法,利用GIS技术,以1km×1km栅格为基本单元,计算了内蒙古自治区栅格与县域尺度的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以旗县为单元,定量评价了内蒙古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结果表明:温度与水分是内蒙古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内蒙古县域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均值为4.37 t/hm2.a,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生产潜力较高,以西、以北潜力较低。整体而言,内蒙古基于粮食安全的人口发展仍有较大空间,旗县差异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基于RS和GIS的包头市土地利用动态及其生态效应定量研究 [J].
郝慧梅 ;
任志远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2) :139-143
[2]   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子研究 [J].
张卫青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 (S3) :106-111
[3]   中国土地利用时空特征分析 [J].
王思远 ;
刘纪远 ;
张增祥 ;
周全斌 ;
赵晓丽 .
地理学报, 2001, (06) :631-639
[4]   基于遥感的呼伦贝尔盟农牧业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影响的研究 [J].
王秀兰 .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04) :322-329
[5]  
内蒙古统计年鉴[M]. 中国统计出版社 , 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编,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