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拨正与建构:促进型立法之法理阐释

被引:36
作者
江国华 [1 ,2 ]
童丽 [1 ]
机构
[1] 武汉大学法学院
[2] 国家“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促进型立法; 管理型立法; 社会治理; 公共参与;
D O I
10.16067/j.cnki.35-1049/c.2021.05.010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促进型立法意指以提倡和促进某项事业发展为基本宗旨的立法形式。究其作为独立立法形式的法理基础,学界现有国家干预论、政府主导论、体系补充论,以解释和支撑促进型立法的立法定位、立法原则、立法价值。但此三论为西方政治经济产物,无法恰当解释、指引相关促进型立法。为此,有必要回溯中国促进型立法之生成背景、功能预设和价值取向。基于功能视角,从其生活世界之规范整合、管制失灵之系统矫正、美好生活之价值引导等三个实践性维度予以法理拨正;在价值层面,鉴于其相对于管制型立法而言的价值侧重,从秩序到意义、管理到治理、管制到引导之内在逻辑,探寻其法理建构。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1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1]   马克思的意义世界理论探析 [J].
张懿 ;
夏文斌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9, (05) :45-52
[2]   经济法中的国家干预解读 [J].
卢代富 .
现代法学, 2019, 41 (04) :116-122
[3]   地方立法中促进型立法探析——以浙江地方立法实践为分析视角 [J].
郑曙光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 32 (01) :114-121
[4]   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法学意涵 [J].
姚建宗 .
法学论坛, 2019, 34 (01) :46-55
[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质量促进型立法研究 [J].
罗英 .
求索, 2017, (09) :125-133
[6]   意义世界的复数性与复合性 [J].
赵毅衡 .
贵州社会科学, 2017, (08) :148-153
[7]   法理:法理学的中心主题和法学的共同关注 [J].
张文显 .
清华法学, 2017, 11 (04) :5-40
[8]   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研究——基于行政法学的视角 [J].
夏金莱 .
法学评论, 2015, 33 (04) :19-29
[9]   主体性在构建和谐法治社会中的意义 [J].
田聪颖 ;
向达 .
社科纵横, 2015, 30 (04) :72-75
[10]  
约谈式经济法执法方式研究[J]. 贾小路.经济法学评论. 2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