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不同降水类型区旱作玉米田土壤干燥化效应与土壤水分承载力模拟研究

被引:11
作者
王学春 [1 ]
李军 [1 ,2 ]
蒋斌 [3 ]
胡伟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
关键词
黄土高原; 连作春玉米; WinEPIC模型; 产量; 土壤水分; 施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在模拟精度验证基础上,应用WinEPIC模型模拟研究了黄土高原不同降水类型区1960~2000年期间不同肥力水平下连作春玉米的产量变化和土壤水分效应。模拟结果表明:(1)洛川、延安、寿阳、榆林连作春玉米产量地区间差异显著,其年平均值分别为4.40、3.75、2.50、1.75t/hm2。施肥增产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地区间差异均显著,均表现为洛川>延安>寿阳>榆林;同一地区水分利用效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不同地区施肥增产率最大值范围不同。(2)0~7m土层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地区间差异显著,洛川>延安>寿阳>榆林;同一地区内肥力水平越高,春玉米耗水量越大,逐月土壤有效含水量平均值越低。在春玉米生育期内0~7m土层年度土壤有效水分增减量地区间差异显著,洛川<延安<寿阳<榆林;不同肥力处理间的差异在模拟前期为显著,在模拟后期为不显著。(3)所有地区的春玉米在连作期间0~7m土层土壤湿度剖面分布,在经历了土壤湿度逐年降低、土壤干层逐年加厚的干燥化过程后,均出现了稳定的土壤干层。土壤干燥化速度地区间差异显著,洛川<延安<寿阳<榆林;不同肥力处理间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土壤干燥化速度加快。(4)洛川、延安、寿阳、榆林连作春玉米的适宜产量水平分别为5.25~5.54、4.26~4.58、2.34~2.74、1.37~1.62t/hm2,相应的施肥水平分别为N240(N240kg/hm2,P120kg/hm2)~N300(N300kg/hm2,P150kg/hm2)、N180(N180kg/hm2,P90kg/hm2)~N240(N240kg/hm2,P120kg/hm2)、N120(N120kg/hm2,P60kg/hm2)~N180(N180kg/hm2,P90kg/hm2)、N60(N60kg/hm2,P30kg/hm2)~N120(N120kg/hm2,P60kg/hm2)。
引用
收藏
页码:2053 / 206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黄土高原晋中半干旱区不同肥力水平下连作春玉米产量与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 [J].
王学春 ;
李军 ;
胡伟 ;
蒋斌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01) :1-11
[2]   氮素营养对黄土高原旱地玉米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宋尚有 ;
王勇 ;
樊廷录 ;
高育锋 ;
唐小明 ;
李尚中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03) :387-392
[3]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柠条林水分生产力和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研究 [J].
李小芳 ;
李军 ;
王学春 ;
赵玉娟 ;
程积民 ;
邵明安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7, (03) :113-119
[4]   黄土高原旱塬区高产玉米田土壤干燥化与产量波动趋势模拟研究 [J].
李军 ;
邵明安 ;
张兴昌 ;
李世清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02) :54-58
[5]   黄土高原南部旱塬地苜蓿水分生产潜力模拟研究 [J].
陈兵 ;
李军 ;
李小芳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03) :31-35
[6]   不同施肥措施对旱地玉米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J].
杨治平 ;
周怀平 ;
张强 ;
关春林 ;
程滨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01) :122-124
[7]   EPIC模型中土壤氮磷运转和作物营养的数学模拟 [J].
李军 ;
邵明安 ;
张兴昌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5, (02) :166-173
[8]   施肥和降水年型对旱地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J].
周怀平 ;
杨治平 ;
李红梅 ;
关春林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4, (03) :27-31
[9]   黄土高原地区EPIC模型数据库组建 [J].
李军 ;
邵明安 ;
张兴昌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8) :21-26
[10]   雨水资源、土壤水资源与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 [J].
郭忠升 ;
邵明安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5) :52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