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层表及说明书的特点与主要进展

被引:80
作者
王泽九 [1 ]
黄枝高 [2 ]
姚建新 [2 ]
马秀兰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 地层表; 特点; 主要进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地层表及说明书》由全国地层委员会组织中国地层学家编制。《中国地层表及说明书》建立了中国年代地层系统与国际年代地层系统之间的精确对比关系;充分反映了各地质时期岩石地层的展布状况,各地质历史阶段的地质年龄、生物地层序列(列数列各阶期的主导化石门类的组合序列)、磁性地层、地质事件及海平面升降等的变化特征;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对中、新元古代、寒武纪、侏罗纪—白垩纪等的地层划分方案做了一些重要调整;为使阶名与组名尽量不重名,对中生代和部分古生代阶名进行了重新命名。该表是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全国统一多重地层表,对了解中国地层发育整体情况,进行国内、外和大区域的地层对比研究,开展地学研究、地质教学、地质调查工作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中国地层表》在第三十四届国际地质大会和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上得到国内外地质学家的高度重视和一致好评,部分成果已经在地质调查和中国区域地质志编制中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271 / 27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1]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说明书[M]. 地质出版社 , 全国地层委员会编著, 2002
  • [12] Chrono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the Permian in China[J] . JINYugan,SHANGQinghau,WANGXiangdong,WANGYue,SHENGJinzhang.Acta Geologica Sinica ‐ English Edition . 2010 (2)
  • [13] The newly-developed Cambrian biostratigraphic succession and chronostratigraphic scheme for South China[J] . ShanChi Peng.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2009 (22)
  • [14] 华北古陆中、新元古代年代地层框架SHRIMP锆石年龄新依据
    高林志
    张传恒
    尹崇玉
    史晓颖
    王自强
    刘耀明
    刘鹏举
    唐烽
    宋彪
    [J]. 地球学报, 2008, (03) : 366 - 376
  • [15] A New SHRIMP Age of the Xiamaling Formation in the North China Plate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J]. GAO Linzhi~(1,*)ZHANG Chuanheng~2 SHI Xiaoying~2 ZHOU Hongrui~2 WANG Ziqiang~2 SONG Biao~(1,3) 1 Institute of Geology,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37,China 2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3 Beijing SHRIMP Central,100037 Beijing,China.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07(06)
  • [16] 华北青白口系下马岭组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
    高林志
    张传恒
    史晓颖
    周洪瑞
    王自强
    [J]. 地质通报, 2007, (03) : 249 - 255
  • [17]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王泽九
    黄枝高
    [J]. 地质论评, 2006, (06) : 747 - 756
  • [18] 全球寒武系四统划分框架正式确立
    彭善池
    [J]. 地层学杂志, 2006, (02) : 147 - 148
  • [19] 中国二叠纪年代地层划分和对比
    金玉玕
    王向东
    尚庆华
    王玥
    盛金章
    [J]. 地质学报, 1999, (02) : 97 - 108
  • [20] 全球地层表与中国地层表——《英汉石油技术词典》地质年表订正
    顾道源
    徐论勋
    [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3, (02) : 106 -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