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介质环境模型研究太湖藻类生物量对POPs的影响

被引:6
作者
刘信安
吴方国
机构
[1]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重庆
[3] 重庆
关键词
环境化学; Level模型; 藻类生物量; 太湖; POPs;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本文以太湖为研究对象 ,应用逸度方法研究不同藻类生物量对 p,p′- DDT、六氯苯和六六六在太湖沉积相和水相中分布的影响。计算中选取多介质环境模型中的 L evel 模型 ,并把该模型中悬浮相中的藻类分离出来作为一个生物相。计算结果能真实反映 POPs在太湖中的分布。藻类生物量的变化对太湖中 POPs在水相和沉积相的分布影响非常大。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 ,得出除去太湖水团中的POPs的最佳时机是每次藻华后藻类大量死亡时。
引用
收藏
页码:3 / 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太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特征及风险评估 [J].
袁旭音 ;
王禹 ;
陈骏 ;
孙成 ;
许乃政 .
环境科学, 2003, (01) :121-125
[2]   太湖水体吸收系数与散射系数的特征研究 [J].
俞宏 ;
蔡启铭 ;
吴敬禄 .
水科学进展, 2003, (01) :46-49
[3]   太湖湖内综合治理技术 [J].
陈荷生 ;
江溢 ;
宋祥甫 ;
邹国燕 .
水利水电技术, 2002, (12) :46-49+55
[4]   淮安市农产品中重金属及有机氯、有机磷农药残留量调查 [J].
蔡继红 ;
丁长春 ;
朱伊君 .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2, (01) :20-23
[5]   太湖湿地生态系统有机氯污染的夜鹭生物指示 [J].
董元华 ;
安琼 ;
龚钟明 ;
王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2) :209-212
[6]   太湖底泥及其间隙水中氮磷垂直分布及相互关系分析 [J].
范成新 ;
杨龙元 ;
张路 .
湖泊科学, 2000, (04) :359-366
[7]   面向21世纪的太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J].
陈荷生 .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0, (03) :2-5
[8]   中国太湖水动力学研究 [J].
秦伯强 .
AMBIO-人类环境杂志, 1999, 28 (08) :669-673
[9]   太湖水体生态环境历史演变 [J].
范成新 .
湖泊科学, 1996, (04) :29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