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殊动产的物权变动与对抗(上)——兼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条

被引:17
作者
戴永盛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关键词
特殊动产; 一物二卖; 物权变动; 物权公示; 物权对抗; 善意取得;
D O I
10.19404/j.cnki.dffx.2014.05.004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物权法》第24条关于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特殊动产的物权变动的规定,属于"合意主义"的规范模式(规范类型),即这些特殊动产的物权变动,不以交付或登记为生效要件。特殊动产的物权(及物权变动),系以登记为公示方法,交付不是特殊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但实际上仅对这些动产的所有权让与有适用意义。"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在规范意义上,本质地不同于"不得对抗第三人"。其所称"善意第三人",原则上只能是善意取得物权或善意取得物权优先顺位的人。关于该物权的善意取得,以取得人已完成该"公示程序"为构成要件。作为动产物权公示方法意义上的"占有",系指"直接占有";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在物权变动的情况下,多说成是"交付",而不说"占有",但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对于"让与返还请求权"和"占有改定",不应适用善意取得。特殊动产的所有权的善意取得和抵押权的善意取得,应以取得人已登记为所有权人或抵押权人为必要。
引用
收藏
页码:42 / 5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2]   再论动产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 [J].
崔建远 .
法学家, 2010, (05) :49-55+177
[3]   准不动产的物权变动要件——《物权法》第24条及相关条款的解释与完善 [J].
杨代雄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0, 28 (01) :124-136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买卖合同司法解释理解与适用[M]. 人民法院出版社 , 奚晓明, 2012
[5]  
民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郭明瑞, 2010
[6]  
民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魏振瀛, 2010
[7]  
中国物权法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孙宪忠, 2009
[8]  
物权法研究[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王利明, 2007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释义[M]. 法律出版社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2007
[10]  
德国债法分论[M]. 法律出版社 , (德) 梅迪库斯,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