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雪坑中主要阴、阳离子的来源

被引:26
作者
李宗省 [1 ]
何元庆 [1 ]
庞洪喜 [1 ]
杨小梅 [2 ]
贾文雄 [1 ]
和献中 [1 ]
王旭峰 [1 ]
院玲玲 [1 ]
宁宝英 [1 ]
宋波 [1 ]
张宁宁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海螺沟1号冰川; 白水1号冰川; 离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6 [冰川];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运用海盐示踪法、相关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两处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海螺沟1号冰川和白水1号冰川)积累区雪坑主要化学离子来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两冰川区除Na+是海洋源外,其他离子主要是非海洋源;Cl-、NO-3、SO24-、K+、Ca2+、Mg2+非海洋源所占的比重,在海螺沟1号冰川依次为52%、99%、100%、98%、99.9%、83%,白水1号冰川依次为68%、99%、100%、98%、99%、59%;分析认为,海螺沟1号冰川离子的非海洋源主要是大气环流远源物质和高原面物质输入,而白水1号冰川除上述来源外,冰川区近源物质输入对离子浓度贡献很大。两冰川区各离子具体来源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并且阴、阳离子来源的共源性较低,其主要原因是:(1)冰川区内局地环境的差异,比如岩性、山谷风系统、地形地貌等;(2)两冰川区离子淋溶作用强度的差异,分析认为,海螺沟1号冰川离子淋溶作用较强;(3)不同离子的来源方式、沉降方式、自身化学特征以及沉积后过程不同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992 / 100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青藏高原大气降水和气溶胶化学特征研究进展
    康世昌
    丛志远
    [J]. 冰川冻土, 2006, (03) : 371 - 379
  • [2] 玉龙雪山浅冰芯pH值对冰川作用区降水量变化的响应
    顾娟
    何元庆
    张忠林
    卢爱刚
    庞洪喜
    [J]. 冰川冻土, 2005, (04) : 509 - 514
  • [3] 冰冻圈关键地区雪冰化学的时空分布及环境指示意义
    效存德
    秦大河
    任贾文
    李忠勤
    王晓香
    [J]. 冰川冻土, 2002, (05) : 492 - 499
  • [4] 玉龙山温冰川浅冰芯内气候环境信息的初步剖析
    何元庆
    姚檀栋
    程国栋
    陈拓
    杨梅学
    Wilfred H. Theakstone
    [J]. 兰州大学学报, 2001, (04) : 118 - 124
  • [5] 中国典型山地温冰川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与近期冰川动态
    何元庆
    姚檀栋
    杨梅学
    [J]. 山地学报, 2000, (06) : 481 - 488
  • [6] 近200a来珠穆朗玛峰北坡远东绒布冰芯气候记录
    康世昌
    秦大河
    Paul A. Mayewski
    Cameron P. Wake
    任贾文
    [J]. 冰川冻土, 2000, (03) : 211 - 217
  • [7] 玉龙山温冰川浅冰芯记录现代指示意义
    何元庆
    姚檀栋
    杨梅学
    沈永平
    [J]. 冰川冻土, 2000, (03) : 235 - 242
  • [8] 山地温冰川中的气候环境记录研究
    何元庆
    姚檀栋
    W.H.Theakstone
    [J]. 冰川冻土, 1999, (03) : 257 - 263
  • [9] 青藏高原希夏邦马冰芯中阴阳离子的研究
    皇翠兰
    段克勤
    蒲健辰
    [J]. 环境化学, 1998, (05) : 500 - 503
  • [10] 青藏高原冰川雪层中淋溶作用的初步研究
    侯书贵
    秦大河
    [J]. 冰川冻土, 1996, (S1) : 75 -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