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雪坑中主要阴、阳离子的来源

被引:26
作者
李宗省 [1 ]
何元庆 [1 ]
庞洪喜 [1 ]
杨小梅 [2 ]
贾文雄 [1 ]
和献中 [1 ]
王旭峰 [1 ]
院玲玲 [1 ]
宁宝英 [1 ]
宋波 [1 ]
张宁宁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海螺沟1号冰川; 白水1号冰川; 离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6 [冰川];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运用海盐示踪法、相关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两处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海螺沟1号冰川和白水1号冰川)积累区雪坑主要化学离子来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两冰川区除Na+是海洋源外,其他离子主要是非海洋源;Cl-、NO-3、SO24-、K+、Ca2+、Mg2+非海洋源所占的比重,在海螺沟1号冰川依次为52%、99%、100%、98%、99.9%、83%,白水1号冰川依次为68%、99%、100%、98%、99%、59%;分析认为,海螺沟1号冰川离子的非海洋源主要是大气环流远源物质和高原面物质输入,而白水1号冰川除上述来源外,冰川区近源物质输入对离子浓度贡献很大。两冰川区各离子具体来源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并且阴、阳离子来源的共源性较低,其主要原因是:(1)冰川区内局地环境的差异,比如岩性、山谷风系统、地形地貌等;(2)两冰川区离子淋溶作用强度的差异,分析认为,海螺沟1号冰川离子淋溶作用较强;(3)不同离子的来源方式、沉降方式、自身化学特征以及沉积后过程不同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992 / 100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1] 中国冰川与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施雅风主编, 2000
  • [12] 横断山冰川[M]. 科学出版社 , 李吉均主编, 1996
  • [13] 青藏高原冰川气候与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姚檀栋等著, 1993
  • [14] 西太平洋热带海域降水化学特征
    肖辉
    沈志来
    黄美元
    [J]. 环境科学学报, 1993, (02) : 143 -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