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历程回顾与展望

被引:79
作者
柴发合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大气污染治理; 回顾与展望; 中国;
D O I
10.19758/j.cnki.issn1673-288x.202003005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的演变而不断深化。几十年来,我国在大气污染控制和空气质量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在系统回顾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历程基础上,展望提出新时期推进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创新思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主要经历了消烟除尘构建大气环境容量理论(1972—1990年)、分区管控防治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1991—2000年)、总量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见顶下降(2001—2010年)、攻坚克难打赢蓝天保卫战(2011—2020年)四个阶段。当前,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高质量发展推动下,在新旧动能转换带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的情况下,更先进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为大气污染减排提供了更强大的动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提供了坚实保障。本文提出未来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创新思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清洁高效,低碳少污,进一步调整能源结构,提升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给能力;问题导向、目标引领,弄清大气污染来源成因,为科学治污提供坚实基础;清洁生产,全程控制,显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属地责任,联防联控,改善局地质量,降低区域间相互影响;智慧监控,数据归真,强化污染源监管。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环境战略与政策发展进程、特点及展望 [J].
吴舜泽 ;
申宇 ;
郭林青 ;
邢晶晶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 45 (01) :34-36
[3]   徐州市大气PM2.5污染特征和来源解析 [J].
陈飞 ;
于洪霞 ;
柴发合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7, 42 (05) :135-138
[4]   贯彻《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力促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J].
柴发合 ;
王淑兰 ;
云雅如 ;
高健 ;
胡君 ;
邱雄辉 ;
张敬巧 ;
罗达通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3, 38 (06) :5-8
[5]   我国中长期PM2.5污染控制战略及对策 [J].
王淑兰 ;
柴发合 ;
高健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3, 38 (04) :10-13
[6]   关于我国落实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的深度思考 [J].
柴发合 ;
云雅如 ;
王淑兰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3, 38 (04) :5-9
[7]   我国大气灰霾污染特征及污染控制建议——以2013年1月大气灰霾污染过程为例 [J].
高健 ;
王淑兰 ;
柴发合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3, 38 (04) :14-16
[8]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控制综合管理对策 [J].
李培 ;
王新 ;
柴发合 ;
王淑兰 ;
王锷一 ;
胡敏 ;
王瑞斌 ;
严刚 ;
任洪岩 ;
吴玉萍 ;
谢永明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1, 36 (05) :8-14
[9]   中国城市空气质量分级管理策略探讨 [J].
柴发合 ;
王淑兰 ;
王锷一 ;
陈振兴 ;
云雅如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1, 36 (05) :5-7
[10]   把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优势转化为生态环境治理效能——解读《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 [J].
吴舜泽 ;
崔金星 ;
殷培红 .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0, 45 (02)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