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周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价

被引:36
作者
张玉顺
李寰
代政学
王垒
张军
李军
王晓燕
机构
[1]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陕西省西安市,陕西省西安市,陕西省西安市,陕西省西安市,陕西省西安市,陕西省西安市,陕西省西安市
关键词
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心导管插入术; 封堵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1 [先天性心脏血管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评价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封堵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456例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VSD直径为3-18(6.2±3.1)mm,VSD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0.5-5.0(2.3±1.0)mm。其中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7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19例伴轻度主动脉右冠瓣脱垂。先行左心室造影,通过VSD建立动静脉轨道,应用7-10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封堵器。 结果:左心室造影测量VSD直径为3-20(6.4±3.0)mm,VSD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0.5-6.0(2.4±1.1)mm,其中86例患者VSD距主动脉右冠瓣距离<2 mm。391例伴膜部瘤形成。448例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为98%。未成功的8例中,2例导管未能通过缺损处,2例术中导丝通过VSD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封堵后出现间歇性Ⅲ度AVB,2例伴主动脉右冠瓣轻度脱垂患者封堵后有少-中量主动脉瓣反流而放弃封堵治疗。所选封堵器大小为4-22(8.6±3.1)mm。封堵器到位后即刻左心室造影示微量残余分流68例,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有1例微量残余分流。术后发生高度AVB 6例,1例安装永久起搏器。封堵器向膜部瘤出口明显移位1例,外科取出封堵器并行手术修补VSD。溶血2例,三尖瓣中量反流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6例、房间隔缺损7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问隔缺损1例,同时成功封堵。 结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1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心室间隔缺损经导管封堵术与外科手术治疗对比研究 [J].
孙勇 ;
于波 ;
侯静波 ;
秦燕 ;
田佳玮 ;
李天发 ;
陈延军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4, (06) :51-52
[2]   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J].
周达新 ;
葛均波 ;
陈灏珠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 (05) :13-16
[3]   国产双盘状封堵器经导管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疗效的初步评价 [J].
张玉顺 ;
代政学 ;
贾国良 ;
刘建平 ;
王小燕 .
心脏杂志, 2002, (06) :518-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