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场、目标与方法的选择——以赵春华案为素材刑法解释论的展开

被引:11
作者
李翔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关键词
当然解释; 基本正义观; 客观要件; 禁止错误;
D O I
10.19404/j.cnki.dffx.2017.03.012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面对刑事司法领域中的难办案件,司法者面临各种解释论上的难题。解释者应该秉持基本正义观的立场,以结论的妥适性为目标,综合运用刑法中的各种解释方法。具体到赵春华案件中,可以从非法持有枪支罪客观要件上的"非法性"和"枪支"的实质性角度分析,结合刑法理论上的禁止错误理论,运用"当然解释"的方法,实现对该行为非罪化或者非重刑化处理的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完善.[M].高铭暄;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新刑法总则.[M].林钰雄;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法国新刑法典.[M].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4]  
新刑法中的危险犯.[M].鲜铁可著;.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
[5]  
韩国刑法典及单行刑法.[M].(韩国)金永哲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6]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刑法典.[M].徐久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
[8]   持有型犯罪的正当性根据及其适用 [J].
陈洪兵 .
东方法学, 2016, (03) :71-80
[9]   论我国刑法中的当然解释及其限度 [J].
李翔 .
法学, 2014, (05) :139-145
[10]   持有型犯罪的刑事政策分析 [J].
梁根林 .
现代法学, 2004, (01) :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