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阳山金矿带构造岩浆演化与金矿成矿

被引:35
作者
齐金忠 [1 ]
杨贵才 [1 ]
罗锡明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
关键词
阳山金矿; 构造演化; 岩浆—热液活动; 金成矿作用; 甘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甘肃阳山金矿带位于西秦岭南部,结合同位素测年资料发现阳山金矿区在侏罗纪早期、白垩纪早期及第三纪早期曾发生3期岩浆活动;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矿石中石英的流体包裹体δD值为-75‰-56‰,1δ8OH2O为3.7‰12.2‰,矿脉中黄铁矿及辉锑矿的3δ4S为-2.2‰-0.7‰,表明阳山金矿成矿热液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岩浆作用;构造变形分析显示该区在三叠纪曾发生韧性变形,在侏罗纪早期产生韧—脆性变形;侏罗纪晚期以后区内构造转为脆性,早期以逆冲推覆构造为主,晚期主要为脆性伸展活动。结合该区地质构造演化史认为本区的3期岩浆活动与区域伸展作用有关,而与岩浆侵入有关的多期岩浆热液活动是促成阳山金矿床形成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564 / 57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1]   甘肃省文县阳山特大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分析 [J].
齐金忠 ;
袁士松 ;
李莉 ;
孙彬 ;
郭俊华 ;
李志宏 ;
范永香 ;
刘伟 ;
高秋斌 .
地质论评, 2003, (01) :85-92
[12]   秦岭晚古生代弧前增生的背驮型盆地体系 [J].
王宗起 ;
王涛 ;
闫臻 ;
闫全人 .
地质通报, 2002, (Z2) :456-464
[13]   华南、华北地块中生代构造演化与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机制 [J].
杨振宇 ;
董树文 ;
Jean BESSE .
地质论评, 2001, (06) :568-576
[14]   鱼洞子群变质岩年龄及秦岭造山带太古宙基底 [J].
张宗清 ;
张国伟 ;
唐索寒 ;
王进辉 .
地质学报, 2001, (02) :198-204
[15]   南秦岭三个典型金矿床的Ar-Ar年代及其地质意义 [J].
邵世才 ;
汪东波 .
地质学报, 2001, (01) :106-110
[16]   碧口群形成的地质构造环境探讨 [J].
刘铁庚 ;
叶霖 .
矿物学报, 1999, (04) :446-452
[17]   扬子克拉通北西缘碧口群的解体与地层划分 [J].
匡耀求 ;
张本仁 ;
欧阳建平 .
地球科学, 1999, (03) :36-40+71
[18]   川西北地区马脑壳金矿床的成矿年代学 [J].
季宏兵 ;
王世杰 ;
文锦明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1999, (02) :27-30
[19]   摩天岭地块及东南缘地质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J].
陈明 .
矿物岩石, 1998, (S1) :39-45
[20]   滇黔桂地区汞锑金砷等低温矿床组合碳、氢、氧、硫同位素地球化学 [J].
袁万春 ;
李院生 ;
张国平 ;
龙洪波 .
矿物学报, 1997, (04) :4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