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寡照条件下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被引:9
作者
王久光
蔡一林
孙海燕
王国强
机构
[1]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关键词
玉米; 穗部性状; 相关性分析; 通径分析;
D O I
10.13718/j.cnki.xdzk.2006.06.004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2003年参加玉米预试组合为材料,研究了玉米穗部性状(穗长、秃尖长、行数、行粒数、千粒重、出籽率、小区产量)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秃尖长与千粒重对产量表现出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 25和0.406 49。穗行数与行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0.233 14和0.240 44,未达到显著性水平。在重庆特殊气候条件下,玉米育种工作应该重点对秃尖长与千粒重进行选择,同时兼顾其他性状的表现。
引用
收藏
页码:910 / 91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寇思荣
    何海军
    [J]. 甘肃农业科技, 2003, (10) : 16 - 17
  • [2] 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杨金慧
    毛建昌
    李发民
    冉隆贵
    刘健
    刘淑云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04) : 28 - 30
  • [3] 不同产量水平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
    陈士林
    赵新亮
    王春虎
    栾明宝
    程学元
    [J]. 河南农业科学, 2003, (05) : 13 - 16
  • [4] 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王启柏
    李杰文
    王守义
    郭风法
    [J]. 杂粮作物, 2002, (03) : 129 - 131
  • [5] 玉米杂交种的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梁晓玲
    阿布来提
    冯国俊
    李进
    李铭东
    李维鼎
    高慧慧
    [J]. 玉米科学, 2001, (01) : 16 - 20
  • [6] 夏玉米产量与穗粒结构的关系分析
    张从宇
    王敏
    韩兴龙
    [J]. 种子, 1999, (04) : 11 - 13
  • [7] 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的演变及其对育种目标的影响
    柳家友
    董家璞
    贾延钊
    马林凌
    赵国山
    郭素云
    [J]. 河南农业科学, 1998, (10) : 4 - 5
  • [8] 玉米产量构成因子的总贡献分析
    郑祖平
    [J].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 1998, (04) : 24 - 27
  • [9] 玉米产量构成因子的通径分析(简报)
    蔡一林,何晓阳
    [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2) : 178 - 178
  • [10] 数量遗传学[M]. 四川大学出版社 , 高之仁 著,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