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时期陕甘宁交界地区干湿变化特征

被引:5
作者
戴君虎 [1 ]
肖树芳 [1 ,2 ]
葛全胜 [1 ]
王梦麦 [1 ,2 ]
崔海亭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不详
关键词
干湿变化; 陕甘宁交界地区; 历史气候; 元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官修正史、方志和历朝纪事本末、区域气象灾害年鉴等历史文献资料中提取关于陕甘宁交界地区(元前期陕西四川行省的西北部以及元后期的陕西行省和甘肃行省的交界地区,主要包括宁夏府路、河州路、巩昌路、奉元路和延安路之间的部分)的水涝、干旱等气候信息共240余条,利用湿润指数法、旱涝灾害定级法对其干湿变化特点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208-1369年期间,陕甘宁交界地区气候总体以干旱为主。旱涝灾害发生频率的比例为85/38。按照旱涝变化类型可将研究区旱涝变化过程分为三个时段,1208-1240年是以干旱为主要特征,局部时段偶发水涝灾害的时期;1240-1320年,基本持续干旱,而且极端干旱事件频发;1320-1369年,旱灾略有好转,但是旱涝交并发生。蒙元时期陕甘宁交界地区的干湿变化具有明显的转折性和周期性。转折主要发生在1230年和1325年前后,以此两点为界,前后气候变化类型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蒙元时期的干湿变化具有10年和23年的准周期,均与太阳活动周期吻合,说明蒙元时期区域干湿变化受太阳活动影响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839 / 84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关中地区元代干旱灾害与气候变化附视频 [J].
顾静 ;
赵景波 ;
周杰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7, (06) :111-117
[2]   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变化的周期分析 [J].
郝志新 ;
郑景云 ;
葛全胜 .
地理学报, 2007, (05) :537-544
[3]   青海都兰地区公元850年以来树轮记录的降水变化及其与北半球气温的联系 [J].
刘禹 ;
安芷生 ;
马海州 ;
蔡秋芳 ;
刘征宇 ;
John KKutzbach ;
史江峰 ;
宋惠明 ;
孙军艳 ;
易亮 ;
李强 ;
杨银科 ;
王雷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5) :461-471
[4]   中国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的评估 [J].
郑景云 ;
王绍武 .
地理学报, 2005, (01) :21-31
[5]   树轮记录的青海德令哈地区千年降水变化 [J].
邵雪梅 ;
黄磊 ;
刘洪滨 ;
梁尔源 ;
方修琦 ;
王丽丽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2) :145-153
[6]   中国东部6区域近1000年干湿序列的重建和气候跃变分析 [J].
张德二 ;
刘传志 ;
江剑民 .
第四纪研究, 1997, (01) :1-11
[7]   中国近2000年来气候演变的阶段性 [J].
张丕远 ;
王铮 ;
刘啸雷 ;
张时煌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4, (09) :998-1008
[8]   蒙元时期开城兵制及六盘山军事 [J].
张鸿智 ;
韩孔乐 .
固原师专学报, 1991, (04) :91-95
[9]   近五百年我国气候的几种振动及其相互关系 [J].
张家诚 ;
张先恭 .
气象学报, 1979, (02) :49-57
[10]  
中国古代灾害史研究[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赫治清,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