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礁对幼鲍、幼海胆行为的影响

被引:22
作者
陈勇 [1 ]
吴晓郁 [1 ]
邵丽萍 [1 ]
石国峰 [1 ]
刘晓丹 [1 ]
张硕 [2 ]
机构
[1] 大连水产学院辽宁省海洋牧场工程研究中心
[2] 上海水产大学海洋学院
关键词
人工鱼礁; 幼鲍; 幼海胆; 聚集效果; 聚集率;
D O I
10.16535/j.cnki.dlhyxb.2006.04.014
中图分类号
S968.31 [各种贝的养殖]; S968.9 [其他海产动物养殖];
学科分类号
090801 ;
摘要
在水温为(18±0.5)℃、盐度为34.3、pH为8.3的养殖条件下,通过观测试验水槽内幼鲍Haliotis和幼海胆Hem icentrotus pulcherrimus在无模型礁和有模型礁状况下的行为反应,探讨了适合幼鲍、幼海胆栖息的模型礁的结构与形状,并统计分析了4种不同结构的PVC模型礁对幼鲍、幼海胆的聚集率。结果表明:模型礁对水槽内幼鲍、幼海胆的分布均有影响,对幼鲍和幼海胆均有聚集作用,Ⅰ型和Ⅳ型模型礁对幼鲍的聚集效果较好,最高聚集率可达60%和53%;Ⅰ型模型礁对幼海胆的聚集效果较好,最高聚集率可达53%。
引用
收藏
页码:361 / 36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人工鱼礁的环境功能与集鱼效果 [J].
陈勇 ;
于长清 ;
张国胜 ;
张硕 .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2, (01) :64-69
[2]   利用人工鱼礁工程增殖海洋水产资源的研究 [J].
张怀慧 ;
孙龙 .
资源科学, 2001, (05) :6-10
[3]   人工鱼礁建设的三大效益分析 [J].
何国民 ;
曾嘉 ;
梁小芸 .
中国水产, 2001, (05) :65-66
[4]   大亚湾人工鱼礁附着生物的初步研究 [J].
李传燕 ;
黄宗国 ;
郑成兴 ;
林盛 ;
王建军 ;
严颂凯 .
应用生态学报, 1991, (01) :63-69
[5]   泥底质海区人工鱼礁的效果 [J].
徐洪科 .
浙江水产学院学报, 1990, 9 (01) :35-42+4
[6]  
高绪生等编著.鲍鱼[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