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始新世中、晚期哺乳动物群

被引:30
作者
童永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关键词
动物群; 盆地; 丁曼; 哺乳类; 动物区系; 地质构造; 生物层; 化石层; 路美邑组; 第三纪; 始新世; 周明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10.19800/j.cnki.aps.1989.05.014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对于哺乳类来说,始新世中、晚期是一个很重要的“更新”时期。许多古老的哺乳动物明显地衰退,甚至绝灭,同时,更为进步的种类的出现,却为现代动物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于这一哺乳动物发展的重要时期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也有近百年的历史。 1892年,俄国著名的地质学家V.A.Obruchev在内蒙古采到一块雷兽的牙齿碎片(见Osborn,1930),这也许是我国中、晚始新世哺乳类化石第一次有纪录的发现。在本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国外学者在我国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奠定我国中、晚始新世哺乳类研究基
引用
收藏
页码:663 / 682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中国早第三纪古地理与脊椎动物化石的分布 [J].
谷祖纲 ;
陈丕基 .
古生物学报, 1987, (02) :210-221
[2]   山东首次发现晚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地点 [J].
沙业学 ;
王景文 .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85, (04) :295-300
[3]   河南淅川始新世核桃园组獏化石 [J].
童永生 ;
雷奕振 .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84, (04) :269-280+335
[4]   云南曲靖蔡家冲地区下第三系 [J].
王伴月 ;
张玉萍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83, 21 (02) :119-128
[5]   内蒙古乌兰希热晚始新世哺乳动物群初步分析 [J].
叶捷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83, 21 (02) :109-118+179
[6]   记云南路南晚始新世化石獏类 [J].
黄学诗 ;
齐陶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82, (04) :315-326+377
[7]   山东新泰中始新世化石哺乳类新材料 [J].
周明镇 ;
齐陶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82, (04) :302-314+375
[8]   广西百色第三纪哺乳动物群与气候变迁 [J].
徐钦琦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82, (04) :327-336
[9]   河南信阳平昌关盆地晚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J].
王伴月 ;
周世全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82, (03) :203-215+276
[10]   河南潭头、卢氏和灵宝盆地上白垩统一下第三系的划分 [J].
童永生 ;
王景文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80, (01) :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