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始新世中、晚期哺乳动物群

被引:30
作者
童永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关键词
动物群; 盆地; 丁曼; 哺乳类; 动物区系; 地质构造; 生物层; 化石层; 路美邑组; 第三纪; 始新世; 周明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10.19800/j.cnki.aps.1989.05.014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对于哺乳类来说,始新世中、晚期是一个很重要的“更新”时期。许多古老的哺乳动物明显地衰退,甚至绝灭,同时,更为进步的种类的出现,却为现代动物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于这一哺乳动物发展的重要时期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也有近百年的历史。 1892年,俄国著名的地质学家V.A.Obruchev在内蒙古采到一块雷兽的牙齿碎片(见Osborn,1930),这也许是我国中、晚始新世哺乳类化石第一次有纪录的发现。在本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国外学者在我国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奠定我国中、晚始新世哺乳类研究基
引用
收藏
页码:663 / 682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1]  
地层古生物论文集[M]. 地质出版社 ,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层古生物论文集编委会 编, 1978
[12]   内蒙古呼和勃尔和陡坎晚始新世伊尔丁曼哈层及其哺乳动物群 [J].
齐陶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80, (01) :28-32+85
[13]   广西石炭兽两新属 [J].
汤英俊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8, (01) :13-21+81
[14]   河南省桐柏地区的两栖犀类和副鼠类化石 [J].
王景文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8, (01) :22-29+84
[15]   论长辛店组的地质时代 [J].
翟人杰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7, (03) :173-176+233
[16]   广西百色盆地六吜组、洞均组的时代及脊椎动物群性质 [J].
丁素因 ;
郑家坚 ;
张玉萍 ;
童永生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7, (01) :35-45+86
[17]   记广西Anthracokeryx属新种 [J].
邱铸鼎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7, (01) :54-58+89
[18]   云南路南始新世两栖犀 [J].
周明镇 ;
徐余瑄 ;
甄朔南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64, (04) :355-361
[19]   山西垣曲白水村渐新统哺乳动物化石地点 [J].
王擇义 ;
胡長康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63, (04) :357-361
[20]   石炭兽科一新属——乌拉乌苏兽(Ulausuodon) [J].
胡長康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63, (04) :3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