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蜇与海蜇晚期碟状体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13
作者
孙明 [1 ]
董婧 [1 ]
赵云 [2 ]
付志璐 [2 ]
机构
[1]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2] 大连水产学院海洋工程学院
基金
日本学术振兴会;
关键词
沙蜇; 海蜇; 晚期碟状体; 形态比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针对每年春季在大型水母资源量初期调查工作中沙蜇与海蜇晚期碟状体(1~2 cm)阶段较难区分的现象,通过实验室培养观察,首次对沙蜇和海蛰晚期碟状体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比较,总结了二者的主要差异:沙蜇的生殖腺下腔较饱满,腔内空间较大,而海蜇的腔内空间较小,每个腔内外两侧边缘弧度相近,腔与腔之间的距离较大。沙蜇的胃腔内垂直排列着两列胃丝,长胃丝分别由4个生殖腺下腔内向胃腔壁下方的中央口延伸,而海蜇的胃丝分别分布在4个生殖腺下腔内,胃腔内壁上没有或仅有少量的胃丝。当处于紧缩状态时,沙蜇的口腕呈倒圆锥形,小触指分布错综复杂,而海蜇的口腕呈圆柱形,小触指有序地收缩在口腕柱内。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军曹鱼淋巴器官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J].
苏友禄 ;
冯娟 ;
郭志勋 ;
徐力文 ;
王江勇 ;
刘广锋 ;
王瑞旋 .
海洋水产研究, 2008, (04) :7-14
[2]   东海区沙海蜇的动态分布 [J].
丁峰元 ;
程家骅 .
中国水产科学, 2007, (01) :83-89
[3]   白色霞水母各发育阶段的形态 [J].
董婧 ;
王彬 ;
刘春洋 .
水产学报, 2006, (06) :761-766
[4]   白色霞水母生活史的实验室观察(英文) [J].
董婧 ;
刘春洋 ;
王燕青 ;
王彬 .
动物学报, 2006, (02) :389-395
[5]   白色霞水母的形态与结构 [J].
董婧 ;
刘春洋 ;
李文泉 ;
于洪彬 ;
王彬 ;
王燕青 .
水产科学, 2005, (02) :22-23
[6]   东、黄海大型水母暴发现象及其可能成因浅析 [J].
程家骅 ;
李圣法 ;
丁峰元 ;
严利平 .
现代渔业信息, 2004, (05) :10-12
[7]   东海、黄海大型水母类资源动态及其与渔业关系的初探 [J].
严利平 ;
李圣法 ;
丁峰元 .
海洋渔业, 2004, (01) :9-12
[8]   水母和海蜇 [J].
洪惠馨 .
生物学通报, 2002, (02) :13-16
[9]   水母类在海洋食物网中的作用 [J].
马喜平 ;
凡守军 .
海洋科学, 1998, (02) :38-42
[10]   沙海蜇的形态与结构 [J].
鲁男 ;
赵英明 ;
蒋双 .
水产科学, 1992, (01)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