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的传粉生物学特性

被引:27
作者
邓园艺
喻勋林
雷瑞虎
黄娟
徐永福
杨文
向剑锋
机构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油茶; 花粉; 传粉生物学; 柱头; 花蜜;
D O I
10.14067/j.cnki.1003-8981.2009.01.021
中图分类号
S794.4 [油茶];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油茶是一种秋冬季开花的重要油料植物。为了探讨油茶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从而为改造油茶低产林以提高油茶结实率提供一些有用的数据和参考资料,从花粉限制和传粉生物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对油茶花粉的活力、花粉的可育性及花粉量、花粉量与胚珠数的比率(P/O)、柱头可授性、花蜜量及花蜜含糖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开花8 h后油茶花粉的活力达到最大,平均为(71.0%±0.056%);花粉的可育率为(93.97%±1.62%)(n=30);柱头可授性在开花第2天达到最大;每朵花的花蜜量平均为(421.2±14.0)μL(n=30),其含糖量为(29.12%±0.94%);P/O为(17 675.08±302.11)(n=20)。根据C ruden(1977)的标准,P/O之比值为(17 675.08±302.11),测定结果表明了油茶的交配系统为专性异交型。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油茶地蜂营巢生物学观察 [J].
丁亮 ;
黄敦元 ;
张彦周 ;
黄海荣 ;
李捷 ;
朱朝东 .
昆虫学报, 2007, (10) :1077-1082
[2]   油茶育种研究进展 [J].
张日清 ;
丁植磊 ;
张勖 ;
闻丽 .
经济林研究, 2006, (04) :1-8
[3]   发展油茶生产正当时 [J].
梁凌林 .
广西林业, 2005, (06) :46-46
[4]   油茶近成熟种子表达的发育相关基因及其分析 [J].
谭晓风 ;
胡芳名 ;
谢禄山 ;
石明旺 ;
张党权 ;
乌云塔娜 .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5, (04) :17-23
[5]   湖南油茶产业发展机遇与对策 [J].
陈永忠 ;
王德斌 ;
刘欲晓 .
湖南林业科技, 2002, (04) :50-52
[6]   油茶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J].
姜晓装 .
林业科技开发, 2001, (05) :35-37
[7]   油茶综合利用浅析 [J].
陈永忠 ;
王德斌 ;
王波 .
湖南林业科技, 1997, (04) :15-19
[8]   湖南油茶栽培区划及立地类型划分的研究 [J].
何方 ;
吕芳德 ;
漆龙霖 ;
张祖鲜 ;
李忠海 .
经济林研究, 1986, (01) :7-29
[9]   油茶传粉蜜蜂的鉴别及地蜂属四个新种 [J].
吴燕如 .
昆虫学报, 1977, (02) :199-204
[10]  
中国主要经济树种栽培与利用[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胡芳名,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