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历史沙漠化过程与人地关系

被引:24
作者
黄银洲 [1 ]
王乃昂 [1 ]
何彤慧 [1 ,2 ]
程弘毅 [1 ]
赵力强 [1 ]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历史时期; 沉积记录; 唐中后期; 明末;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9.02.011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东南缘的一处沉积剖面的粒度分析,揭示该区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地历史时期环境一直处于退化之中,主要经历唐中后期和明后期的两次沙漠活化过程。剖面记录的这两次沙漠化与历史文献及考古发现可以相互印证,因此剖面结果对阐释历史文献的记载具有很好的补充作用,同时历史文献也验证了剖面结果的可信性。这两次沙漠活化使毛乌素沙地环境严重退化,尤其是明代后期发生的沙漠化是形成现代地表景观的主要原因。由于此次沙漠化过程与气候过程不一致,因此明末至今的沙漠化与人类活动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06 / 2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1]  
统万城遗址综合研究[M]. 三秦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环发中心编, 2004
[12]  
Landscape change and desertific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Mu Us Sandland, Northern China[J] . Bo Wu,Long J Ci.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 2002 (3)
[13]  
Origin of Eolian Sand Mobilization during the Past 2300 Years in the Mu Us Desert, China[J] . Jimin Sun.Quaternary Research . 2000 (1)
[14]  
历史上毛乌素沙地的变迁问题. 赵永复. 历史地理 . 1981
[15]   小冰期气候的研究进展 [J].
李明启 ;
靳鹤龄 ;
张洪 .
中国沙漠, 2005, (05) :731-737
[17]   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全新世地貌演化 [J].
贾铁飞 ;
银山 .
地理科学, 2004, (02) :217-221
[18]   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区域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J].
史纪安 ;
陈利顶 ;
史俊通 ;
傅伯杰 ;
张淑荣 .
地理科学, 2003, (04) :493-498
[19]   150kaB.P.以来萨拉乌苏河流域的CaCO3旋回 [J].
罗开利 ;
李保生 ;
余雪飞 ;
吕玉晓 ;
李后信 ;
姚春霞 ;
张宇红 ;
罗开利 ;
李保生 ;
祝一志 ;
靳鹤龄 ;
David Dian ZHANG ;
阎满存 .
地理科学, 2002, (06) :683-688
[20]   毛乌素沙漠化年代问题之考古学观察 [J].
王炜林 .
考古与文物, 2002, (05) :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