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维拉斯托-拜仁达坝矿床矿石特征及成矿机理

被引:19
作者
唐然坤 [1 ]
吕新彪 [1 ]
曹晓峰 [1 ]
梅微 [1 ]
尚世超 [1 ]
吴建亮 [1 ]
艾智龙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2]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开发部
关键词
维拉斯托-拜仁达坝; 银的赋存状态; 成矿机理; 成矿端员; 矿床; 矿物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2 [金属矿床(总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维拉斯托-拜仁达坝锌铜多金属矿床为近几年大兴安岭中南段西坡发现的较大的2个银多金属矿床,主要对2个矿床矿石矿物组合分析和对比,对主要的矿石矿物组合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显示:从早期到晚期,矿物组合从高温钨酸盐和氧化物-复硫化物-硫化物-低温含锑硫盐矿物(锑化物);银的赋存状态主要为可见银矿物,其次为晶格银(类质同象)和次显微包裹银,其中生成顺序依次为含银黝铜矿+银锑黝铜矿+黝锑银矿-辉锑铅银矿+柱硫锑铅银矿+深红银矿+锑银矿.根据不同成矿阶段的矿物组合和流体包裹体特征得出:成矿早期在氧化偏酸性环境下,W、Sn等以钨酸、钨酸盐等形式迁移,Zn2+、Pb2+、Cu+等金属离子以氯络合物形式迁移;随着黑钨矿气化沉淀及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成矿中-晚期成矿环境变为弱碱性还原条件,成矿流体中金属离子以硫氢络合物迁移为主,伴着温度降低和围岩的水-岩作用,硫氢络合物分解,导致磁黄铁矿等硫化物、硫锑银矿物、硫锑铅矿等依次沉淀.
引用
收藏
页码:671 / 686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内蒙古赤峰拜仁达坝银多金属矿矿床特征及成因探讨.[D].肖利梅.吉林大学.2005, 06
[2]  
结晶学及矿物学.[M].赵珊茸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地球化学.[M].韩吟文;马振东主编;.地质出版社.2003,
[4]  
中国银矿床及其时空分布.[M].黄崇轲;朱裕生等编著;.地震出版社.2002,
[5]  
Geochemistry of Hydrothermal Ore Deposits..Barnes H L;.New York.1979,
[6]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the stability and stoichiometry of sulphide complexes of silver(I) in hydrothermal solutions to 400°C [J].
Stefánsson, A ;
Seward, TM .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2003, 67 (07) :1395-1413
[7]   内蒙古拜仁达坝铅-锌-银矿床:元素分带及其成因 [J].
刘翼飞 ;
聂凤军 ;
江思宏 ;
刘妍 ;
梁清玲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 42 (04) :1055-1068
[8]   内蒙古拜仁达坝-维拉斯托银多金属矿床的矿相学特征 [J].
刘妍 ;
江思宏 ;
张志刚 ;
刘翼飞 ;
聂凤军 .
矿床地质, 2011, 30 (05) :837-854
[9]   内蒙古维拉斯托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J].
王瑾 ;
侯青叶 ;
陈岳龙 ;
刘金宝 ;
王忠 ;
冷福荣 .
现代地质, 2010, 24 (05) :847-855
[10]   内蒙古银都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年代学研究 [J].
常勇 ;
赖勇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04) :58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