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玉米产生小麦单倍体的染色体加倍研究

被引:26
作者
陈新民
张文祥
崔淑兰
陈孝
不详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4] 北京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小麦×玉米; 单倍体; 加倍单倍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0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的单倍体植株无染色体自然加倍发生 ,为获得加倍单倍体 ,进行了两种秋水仙素加倍处理。结果表明 ,在培养基中直接加入秋水仙素处理已培养 7d的幼胚 ,无秋水仙素对照的幼胚萌发率为 6 7.4 % ,存活的植株均未结实 ;而经过浓度为 5 0mg/L、10 0mg/L和 2 0 0mg/L秋水仙素处理的幼胚萌发率分别是 32 .1%、2 6 .4 %和 16 .3% ,加倍率分别是 85 .7%、10 0 %和 5 0 %。秋水仙素处理时间在 2 4~ 72h范围内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 ,幼胚萌发率随之降低 ,死亡率随之增加 ,以 2 4h效果较好。用浓度为 5 0 0mg/L、75 0mg/L、10 0 0mg/L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根加倍处理 ,平均加倍率分别是 89.6 %、76 .0 %和 73.3% ,而用浓度为 5 0 0mg/L秋水仙素处理壮苗获得了98.2 %的加倍率和 93.2 %的加倍处理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447 / 45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不同杂交技术对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的影响 [J].
陈新民 ;
李学渊 ;
陈孝 ;
孟繁华 ;
崔淑兰 .
作物学报, 1998, (06) :743-746
[2]   禾本科植物染色体消除型远缘杂交的研究进展 [J].
孙敬三 ;
陈纯贤 ;
路铁刚 .
植物学通报, 1998, (01) :2-8
[3]   提高小麦×玉米胚培养植株产生频率的研究 [J].
陈新民 ;
徐惠君 ;
周俊芳 ;
刘俊秀 ;
张宏哲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6, (04) :30-33
[4]   不同小麦组合与玉米杂交产生单倍体的差异 [J].
陈新民 ;
赖桂贤 ;
陈孝 ;
周俊芳 ;
刘俊秀 ;
孙芳华 .
作物学报, 1996, (04) :437-441
[5]   小麦×玉米单倍体植株的产生 [J].
陈新民 ;
李学渊 ;
徐惠君 ;
陈孝 ;
赵乐莲 ;
周俊芳 .
北京农业科学, 1993, (03) :7-9
[6]   提高小麦×玉米产生小麦单倍体苗频率的研究 [J].
陈纲 ;
李中存 ;
彭清才 ;
宋云枝 ;
李雅志 .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01) :89-89
[7]  
Doubled haploids of wheat from wheat x maize crosses:genotypic influence, fertility and inheritance of the 1BL-1RS chromosome[J] . D. Lefebvre,P. Devaux.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6 (8)
[8]  
Colchicine-mediated chromosome doubling during anther culture of maize ( Zea mays L.)[J] . S. Saisingtong,J. E. Schmid,P. Stamp,B. Büter.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6 (8)
[9]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HAPLOID WHEAT (TRITICUM-AESTIVUM) THROUGH CROSSES BETWEEN JAPANESE WHEAT AND MAIZE (ZEA-MAYS) [J].
SUENAGA, K ;
NAKAJIMA, K .
PLANT CELL REPORTS, 1989, 8 (05) :263-266
[10]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DOUBLED HAPLOID PLANTS THROUGH COLCHICINE TREATMENT OF ANTHER-DERIVED MAIZE CALLUS [J].
WAN, Y ;
PETOLINO, JF ;
WIDHOLM, JM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89, 77 (06) :889-892